文档详情

第十二章遗传工程讲课.ppt

发布:2017-05-08约5.57千字共6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 目前,基因工程研究发展迅速,已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基因工程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业、农业、畜牧业、医学、法学等领域,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四、DNA的体外重组 1.体外通过限制性内切酶  的修剪和DNA连接酶的  连接; 2.目标DNA分子+ 载体  DNA,共价连接; 3.获得重组DNA分子。 五、目的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㈠、基于基因文库的基因分离方法(P267): 1.构建基因库(library) :   基因文库是由单一来源的特定组织或器官的DNA或cDNA片段汇总形成的克隆群体。    ①. 基因组文库(genomic library) :  将某生物全部基因组DNA 酶切后与载体连接构建而成的。理想的核基因库应能包括全部基因组序列。 ②. cDNA文库:   以mRNA为模板è经逆转录酶合成cDNAè构建基因库。 基因组文库与 cDNA文库的比较: 基因组文库包含基因组的所有基因。 cDNA文库只包括某一特定细胞类型、某一组织、或某一发育时期的表达序列。 分离特定基因,cDNA库比较方便。 研究调控序列,必须基因组文库。 2. 从基因库中分离特定的基因: ①. DNA探针: 是待筛选的目的基因或克隆的一段互补的核酸序列。 利用DNA探针可以从基因库中筛选特定的克隆; 制备的探针可以是双链也可以是单链,但在杂交反应中使用的是单链; 探针必须带有标记,如同位素、荧光素等 ②.筛选基因库: 将转化或转染后菌落印影在滤膜上; 用碱裂解使双链DNA变性成单链,牢固地结合在膜上; 再用变性过的目的基因的放射性DNA或mRNA作探针进行杂交 放射性自显影,凡X光片上有黑点即为阳性克隆 定位找出培养皿所对应的菌落 ③. 序列测定和分析:   从基因库中筛选出的阳性克隆è 分析、鉴定è 得到目的基因。 一般采用Sanger(1977)发明的双脱氧核糖核酸终止法(dideoxynucleotide chain termination)测定核酸序列。 5’TACGCATACGACATTGCAAC3 ’ ddTATGCTGTAACGTTG5’ ddTGCGTATGCTGTAACGTTG5’ ddTGCTGTAACGTTG5’ ddTGTAACGTTG5’ 待测序的DNA模板 引物 DNA聚合酶 dNTP ddTTP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ddTAACGTTG5’ ddTTG5’ ddTG5’ 电泳方向 ㈡、T-DNA标签分离基因(P286): T-DNA T-DNA ㈢、基于PCR的基因克隆: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可以体外快速扩增DNA。 美国Mullis(1986)发明,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PCR反应三个步聚(一个循环): 1. 变性:94~95℃使模板DNA双链变成单链; 2. 复性:50~70℃下,引物分别与互补的DNA单链互补配对; 3. 延伸:在引物的引导和Taq酶作用下,于72 ℃下合成模板DNA的互补链。 PCR技术的关键 人工合成寡核苷酸片段(引物) 耐热的Taq DNA polymerase (来自Thermus aquaticus,94kDa) PCR方法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常规手段 而且还用于遗传、发育、进化、疾病诊断、法医学等领域 PCR技术的发明是现代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发明人获得了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 ㈣、人工合成基因:   根据已知的基因或氨基酸序列,将化学合成寡核苷酸的方法与酶促合成DNA的方法结合起来,可人工合成基因。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构建重组DNA分子; 重组DNA分子必须导入宿主细胞才能扩增或表达。 第三节 外源基因导入宿主 重组DNA分子的构建 用相同的内切酶酶解目的基因与载体; 将载体与目的基因混合; 用DNA ligase连接。 重组DNA分子的构建 一、重组DNA导入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受体通常是大肠杆菌。 CaCl2处理转化、电激转化 接合 二、外源基因导入植物 ㈠ 植物表达载体(P271): 能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并能整合到基因组上; 具有复制起始点和启动子。 Ti质粒 (tumor-Inducing, Ti)    一种细菌质粒,它自然存在于土壤农杆菌细胞中 。  Ti质粒一部分DNA叫转移DNA(transfer DNA,T-DNA), 当农杆菌感染植物时,T-DNA便转移到植物的染色体上,诱导冠瘿瘤, 并能合成冠瘿碱,作为农杆菌的碳源和氮源。 Ti质粒特点:  具有五个主要功能区域:   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