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特殊教育)2011年第 10期(总第 136期) ChineseJournalofSpecialEducation(Monthly)
lOthIssue,2011(SerialNo.136)
高校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陈 磊 何云凤 夏星星
(1.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曲阜,273165;2.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曲阜,273165)
摘要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面旗帜,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积
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量表测量表明:(1)所调查贫 困大学生样本的积极心理品质
总体状况良好;除认知维度差异不显著外 ,其他五个维度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对照组 ;除两
维度差异不显著外,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和节制维度高于全国常模,人际维度显著低于全国
常模。(2)具体而言,在 20项积极心理品质 中,贫困大学生发展最好的五项品质为心灵触
动、真诚、团队精神、爱与善良、希望信念 ,最差的五项品质为社交智慧、幽默风趣 、创造力、
领导能力 、自制;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的品质有 11项,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的品质9项,
显著低于全国常模的品质有6项。(3)在贫困大学生群体内部也存在着年级、性别、生源地
等方面的差异。据此结果,本研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积极心理品质 教育对策
分类号 B84
品质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 ,积极心理品质
1 问题提出
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涵盖了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学费 等一系列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的研
实行成本分担制度 以及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 究表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由认知维度 (创造力 、好
长期存在,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就学期间无力 奇心、热爱学习、思维力)、人际维度 (真诚、勇敢坚持、
支付教育费用或支付教育费用困难 ,这部分学生即贫 热情)、情感维度 (感受爱、爱与友善、社交智慧)、公正
困大学生。截至 2009年,我 国普通高校 的贫困生达 维度(团队精神、正直公平、领导能力)、节制维度 (宽
527万(占总人数的23.06%),其中特困生 166.1万(占 容、谦虚、审慎、自制)、超越维度 (心灵触动、希望与信
总人数 的7.27%)_1J。近几年来,贫 困大学生群体已 念、幽默风趣)六大维度共 20项品质构成 1【3J。
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贫困生虽然都遭遇经济困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贫困大学生这
难 ,但其心理状况却大不相同:有些贫困生在 “生存”和 一 庞大而特殊的群体,但针对 当代贫困大学生积极与
发‘‘展 ”的双重压力下沦 为经济 和心理 的 “双 困 消极心理品质的系统测量还难以见到。如何全面客观
生”l23],存在厌学[、嫉妒[55]、封闭[66]、自卑[、抑郁[8] 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如何保持和发
等心理问题 ;有些贫困生却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出坚 扬他们已具备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他们有待提升的
强勇敢、乐观拼搏的积极心理品质 9I1。并且,当前 积极心理品质以提高幸福生活的能力,如何实施有针对
学者们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到底如何 ,并没有 性的积极心理品质教育对策来奠定幸福有成的人生,积
得出一致结论。相比而言,认为贫困大学生存在更多 极心理健康教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思路。
的心理弱点和问题的结论 占多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