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电大《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流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
一、 填空题
1. 理想的店铺位置应该是商业活动频繁、 人口密度与客流量 、交通便利、接近集客地以及 同类商店 的地区。
2. 商圈可分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 边缘商圈 三个层次。其边缘商圈的顾客大约占 10% 。
3. 店铺的外观设计必须遵循两个原则,这就是:让顾客确知店铺的存在和让顾客来店。
4. 评价商品组合优劣的标志归纳起来主要有:发展性、竞争性和盈利性。
5. 确定商品结构的基本要求是:适合顾客对商品的选择;适合地区特点和经营条件;保持顾客的基本需要;保证顾客对商品配套的需求;适合 商品销售规模 和经济效益的要求。
6. 与零售商业相比,批发商业具有交易批量大、交易范围广、 交易关系稳定 等特点,并具有集散商品、调节供求、节约成本、 信息传递 、流通加工、 流通金融 和物流等功能,在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7. 按经营主体不同,可将批发商业分为独立批发商 、制造批发商、 共同批发商 、批兼零批发商、连锁批发商和商品代理商。
8. 与零售商业不同,批发商业的用户主要包括 再销售者 、产业用户、 事业用户 和政府部门四类。
二、名词解释
1.商圈——商圈是指店铺能够有效吸引顾客来店的地理区域。商圈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
2.商品陈列——是指商店通过各种工具与设施向目标顾客展示商品。对一个商店来说,商品陈列主要有两种,即橱窗商品陈列与卖场商品陈列。
3.商品组合——就是一个零售企业经营的全部商品的结构。它通常包括若干商品大类,即商品系列。
4.关联商品——是指同主力商品或辅助商品共同购买、共同消费的商品。如西服与领带。
5.批发商业——是指向再销售者、产业和事业用户销售商品和服务的商业。再销售者是指通过转卖商品而获得利润的营利性组织,具体包括批发商与零售商,是二次及其以下的批发商和零售商。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次级商圈是指核心商圈的外围区域,在这个区域内顾客来店购物比较方便。次级商圈的顾客大约占(c)。
a.55%~70% b.60%~70% c.15%~25% d.20%~25%
2.商圈分析是指经营者对商圈的构成情况、特点、(a)以及影响商圈规模变化的因素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
a.范围 b.规模 c.目标顾客 d.收入水平
3.“零售引力法则”认为,城市人口越多、规模越大,商业越发达,对顾客的吸引力就越大。这一法则是由(d)在1929年提出的。
a.美国零售学者戴维·霍夫 b.日本学者小林启孝
c.日本学者渡边敬二 d.美国学者威廉·雷利
4.一个地区内的商业区或购物区类型大体包括:(d)。
a.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购物中心
b.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购物中心和独立店区
c.中心商业区、副中心商业区、商业小区、购物中心
d.中心商业区、辅助商业区、商业小区、购物中心和独立店区
5.零售店经营的商品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以利于制定商品经营战略,扩大商品销售,增加企业利润。将商品划分为日用品、日用百货、专用品和流行商品,是根据(d)进行分类的。
a.商品的耐久性和有形性 b.商品的用途
c.顾客对商品的选择程度 d.顾客的购买习惯
6.城市a有人口10万人,城市b有人口5万人,城市a与城市b的距离为25公里,那么,城市a与城市b的商圈边界各是多少?(d)
a.城市a为15.65公里、城市b为11.36公里
b.城市a为14.56公里、城市b为11.63公里
c.城市a为10.36公里、城市b为14.65公里
d.城市a为14.65公里、城市b为10.36公里
7.消费者在购买动机驱使下走人商店,从对商品的选择、评价到购买,在心理上大致要经过八个阶段。其中第五个阶段是(c)。
a.感受阶段 b.兴趣阶段 c.评价阶段 d.欲望阶段
8.零售企业处理顾客投诉有多种方式,它们是(b)。
a.现金退还、商品调节、价格调节
b.现金退还、商品调节、价格调节、服务调节和向顾客表示歉意
c.商品调节、价格调节、服务调节和向顾客表示歉意
d.现金退还、商品调节、价格调节和向顾客表示歉意
9.从全社会来说,流通成本是指花费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包括(b)与物流费用。
a.运输费用 b.商流费用 c.保管费用 d.谈判费用
10.流通加工功能是批发商业的重要功能,事实证明,一些具有竞争实力的批发商往往都是很具有流通加工能力的批发商。流通加工是指要对采购的商品进行(d)。
a.分类、分级、分等、包装和初加工
b.分类、分级、分等、整理、包装和初加工
c.分类、分等、整理、包装和初加工
d.分类、分级、分等、整理、编配、包装和初加工
四、判断正误(若有错误,请更正)
1. 在测定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