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钢管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案(超声法).doc

发布:2018-05-24约2.4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桥钢管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案 编 写: 校 审: 批 准: 检测单位:******公司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桥钢管混凝土缺陷检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桥梁工程位于 上,桥梁结构总长150米,为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拱组合体系,跨径组成为(35+80+35)米,主梁采用现浇预应力变截面连续箱梁;主拱拱肋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主拱跨径80米,矢高16.0米;提篮拱拱肋纵向竖偏角为4°。拱肋采用哑铃式断面,高1.5米,肋板宽0.3米,钢管直径为0.5米,钢板厚均为14mm,采用Q345c钢材卷制而成。钢管内填充C50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拱肋间横梁采用矩形钢箱梁截面,宽0.5米,高0.8米,采用20mm厚钢板焊接。吊杆间距为5米,一边拱肋共计15根吊杆。采用OVM.GJ15-19型钢绞线整束挤压吊杆成品索,吊杆索体采用1860MPa级19根φs15.2环氧喷涂无粘结钢绞线,缠包后外挤HDPE,索体外径为φ102mm,破断索力为4948KN, 索体单位重量为25.81kg/m。 标准横断面图 二、钢管混凝土施工工艺简述: 本工程为C50自密实混凝土,采用泵送顶升法施工。在钢管拱脚部接近拱脚适当位置处注孔,并焊上设有闸阀的钢管进料口与泵管相连,在拱顶分隔板两侧设置高2000mm,直径φ125mm的排气孔,使混凝土在泵压力作用下,由下而上顶升,靠自重挤压密实充填管腔,与钢管共同工作。施工时先下弦管,后上弦管,先边孔后中孔,上下游拱肋依次从拱脚采用两岸对称顶升灌注。 该施工方法受混凝土材料自身特性和泵送施工工艺等影响,容易出现钢管管壁与混凝土脱粘和孔洞等缺陷,直接影响结构的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三、检测目的 评价主拱钢管混凝土浇筑质量。 四、检测依据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90)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CECS21:2000) 五、检测人员 超声波检测由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所有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根据本工程检测需要,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如下: **** 上岗证: **** 上岗证: **** 上岗证: 六、检测设备 1、3m钢卷尺一把,2.5磅铁锤一把。 2、采用北京康科瑞生产的NM_4A型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50KHZ平面声波换能器。 七、检测方法 1、敲击法: 用小锤敲击钢管壁,有强烈振感且声音清脆可以判定钢管壁和混凝土结合不密贴, 当敲击声沉闷无振感时钢管壁与混凝土较密贴。 2、超声波检测法:首波声时法 当探头的接受端接受首波是最短途径声时,通过检测超声波声时大小,即可判断声波途径。超声波既可以沿径向穿过钢管壁、核心混凝土、钢管壁达到另一端的接受探头(假设这一声时为t1),也可以沿着钢管壁的半周方向传至另一端的接受探头(假设这一声时为t2) , 见图。 显而易见, 利用首波声时法进行检测的前提条件是t1 t2。 八、现场检测 1、检测操作平台 由委托单位提供6.0m宽×88.0m长满堂架的检测工作面。 2、敲击法检测 用2.5磅铁锤对上下拱肋及腹板钢管混凝土普查,对强烈振感且声音清脆钢管壁进行标记并作好相关记录。 注:(该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超声前的辅助检测,用来排除钢管壁和混凝土结合不密贴部位。) 3、超声法检测 3.1腹板测点布置:测点纵向布置,沿1/4腹板断面往拱脚方向,纵向250mm布置1个测试点,横向200mm布置1个测点。两1/4腹板断面之间区域,纵向200mm布置1个测试点,横向200mm布置1个测点。单块腹板检测756个测点,共3024个测点。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1/4腹板处测点示意图 1/2腹板处测点示意图 腹板测点示意图(粗线间部位为腹板) 3.2拱肋测点布置:测点纵向布置。沿1/4拱肋断面往拱脚方向每米布置3个测试断面,每个断面3个测点。两1/4拱肋断面之间区域每米布置5个测试断面,每个断面3个测点。单根拱肋检测1968个测点,共15744个测点。测点布置如下图所示: 腹板、拱肋测点示意图 1/2拱肋处剖面展开测点示意图 1/4拱肋处剖面展开测点示意图 拱肋检测断面示意图 九、数据分析与处理 1、确定钢管混凝土的平均波速和波速异常判断值 通过对本工程施工工艺分析,采取沿拱脚方向纵向1m范围内拱肋及腹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