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考研专业课803管理学与运筹学基础提高2.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试点(www.kaoshidian.com)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4006885365
2.领导生命周期论
此理论首先由卡曼提出,后由赫塞和布兰查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他们认
为,依据下属的成熟程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会取得领导成功。成熟度:个体对自己的直接行为负责
任的能力和愿望。
每个人都要经历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发展过程,工作群体中工作人员的平均成熟度也有一个
发展过程,既有不成熟、初步成熟、比较成熟到成熟,分别用M1、M2、M3、M4表示。这就是被领导者成
熟度发展的“生命周期”。
M1(不成熟):下属缺乏接受和承担任务的能力和愿望,他们既不能胜任又缺乏自信。
M2(初步成熟):下属愿意承担任务,但却缺乏足够的能力,他们有积极性但没有完成任务所需的
技能
M3(比较成熟):下属具有完成领导者所交给的任务的能力,但没有足够的动机。
M4(成熟):下属能够而且愿意去做领导要他们做的事。
根据下属的成熟度和组织所处的环境,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如图所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如果
被领导者从不成熟趋于成熟,领导行为从指示———推销———参与———授权。
3.路径-目标理论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豪斯提出的。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效率以激励下级实现组织目标并在其
— 90—
西北大学《803管理学与运筹学》基础提高
工作中使下级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领导者的主要职能是为下属设置和指明目标,帮助他们寻找
实现目标的途径,并帮助他们清除障碍。
指导型:让下属知道期望他们的是什么,以及完成工作的时间安排,并对如何完成任务给与具体
指导;
支持型:十分友善,关怀下属需求;
参与型:与下属共同磋商,决策前充分考虑下属建议;
成就取向型: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期望下属实现最佳水平。
— 91—
考试点(www.kaoshidian.com)名师精品课程 电话:4006885365
第 15讲
第十二章 激励
第1节 激励原理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一词译自英语,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
激励是指通过影响人们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引导、加强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激励的本质:激发人的动机。
激励的目的:引导、加强和维持行为———
“引导”决定行为的方向和目标
“加强”决定在选定的方向上行为的努力程度
“维持”决定在选定的方向上行为努力的持续时间
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指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而这种努力又能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
(二)激励的对象
激励是针对人的行动而进行的工作。
二、激励与行为
凡人类有意识的活动都可称之为行为。人类有目的的行为都是出于对某种需要的追求。
动机是人们行为产生的原因,它引起行为、维持行为并指引行为去满足某种需要。是指诱发、活
跃、推动并引导和指导行为指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
三、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内因由认知构成;(内在的需要)
外因是人所处的环境。(外在的刺激)
人的行为是自身素质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
B=f(P,E)
P-个人 E-环境 B-行为
引导人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领导者可:
— 92—
西北大学《803管理学与运筹学》基础提高
在了解需要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促进需要的满足
也可通过采取措施,改变个人行动的环境
第二节 激励的需要理论
围绕:
人的需要差异
需要特点识别
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