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2 园林植物昆虫基础知识 —— 昆虫的外部形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本节知识点 1. 昆虫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2. 昆虫头部及其附器的特征; 3. 胸部及其附器的特征; 4. 腹部及其附器等的特征; 5. 昆虫体壁及其衍生物。 二、本节重点 头式、口器、足、翅类型 三、本节难点 体壁的构造及功能 昆虫是动物界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已知昆虫的种类有100多万种,约占所有动物种类的80%。 昆虫在分类学上的地位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成虫整个体躯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具有3对分节的足,通常还有2对翅。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经过一系列内部结构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具外骨骼。 与昆虫容易混淆的节肢动物有: 1. 蛛形纲:蜘蛛、蝎子、蜱螨等。 2. 甲壳纲:虾、螃蟹等。 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 1. 环节动物:蚯蚓、蚂蝗等。 与昆虫容易混淆的其它类小动物 3. 线形动物:蛔虫等。 常见昆虫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1.有害方面 (1)直接危害人类栽培的各种植物; (2)传播植物病害; (3)危害人、畜健康,传染多种疾病。 2.有益方面 (1)生产工业原料; (2)给植物传粉; (3)天敌; (4)中药材; (5)腐食性种类可分解有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6)科学实验材料。 思考题 昆虫为什么能成为地球上最发达的动物类群? 1. 生殖能力强; 2. 有翅能飞翔; 3. 体小; 4. 取食器官的分化; 5. 变态和发育阶段性; 6. 适应力强。 昆虫的种类繁多,外部形态复杂。研究昆虫的外部形态就是要从变化多端的构造中,找出它们共同的基本构造,作为识别种类的依据和防治害虫的理论基础。以蝗虫的体躯侧面图为例。 第一节 昆虫的头部及其附器 一、头部基本构造 头部是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感觉器官──复眼、单眼及触角和取食器官──口器。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二、头部的形式 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的位置不同, 可分为三种形式 下口式 口器着生在头部的下方, 与身体的纵轴垂直, 这种头式适于取食植物茎叶, 是比较原始的形式。如蝗虫、蟋蟀和鳞翅目的幼虫等。 前口式 口器着生于头部的前方, 与身体的纵轴呈一钝角或几乎平行, 这种头式适于捕食动物或其他的昆虫。如虎甲、步甲、草蛉等。 后口式 口器向后倾斜, 与身体纵轴成一锐角, 不用时贴在身体的腹面, 这种口器适于刺吸植物或动物的汁液。如蝽蟓、蚜虫、叶蝉等。 口式的划分并非绝对,有些昆虫多变的头部确实很难归类。 如对直翅目昆虫而言其头式大体属于下口式,但蝗学工作者又常把直翅目的口式分为直口式、下口式和前口式类。 “访花”的昆虫,口器变化更加复杂,为了吸食花蜜,喙有时变长,很难判定其头式属于何类。 三、头部的附器及其构造 (一)触角 昆虫除少数种类外, 头部都有一对触角。 触角位于额区两复眼 间的一对触角窝内。 基部一节称为柄节; 第二节为梗节;梗节 以后的各小节统称鞭节。 雄虫的触角常比雌虫发达,触角是常用的分类特征,其变异后主要依据鞭节的形状确定名称。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表面上有许多感觉器,具嗅觉和触觉的功能,昆虫借以觅食和寻找配偶。 某些昆虫触角梗节内部充满着一种具听觉作用的感觉细胞,是触角上的特殊感觉器官,称江氏器。 昆虫触角的形状 因昆虫的种类和 雌雄不同而多种 多样。 常见的有 : 1.刚毛状;2.丝状; 3.念珠状;4.锯齿状; 5.栉齿状;6.羽毛状; 7.膝状;8.具芒状; 9.环毛状;10.球杆状; 11.锤状;12.鳃片状; (二)复眼和单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的眼有两种: 1.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2.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的。 复眼能分辨近距离的物体,感受物体的移动比感受物体的形状更有效。 单眼只能辨别光的强弱和物体距离的远近,不能辨别物体和颜色。 昆虫的视力较差,识别范围仅数米。但对紫外线有较强的感光力,辨别颜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