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标题.doc

发布:2016-12-15约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标题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周雪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坐在这儿做经验交流,心中很忐忑。因为自我感觉并没什么好的经验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共享,有的只是几点不成熟做法,不知好坏,拿出来晒晒。班门弄斧,别见笑。 1、解读课标。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在备课前,要认真解读和分析课标对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和本年度、本学期学生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2、研究教材。每个教师对教材体系要熟悉,也就是要了解每课知识的前沿知识和后续知识。对教材的丰厚理解,体现在把教材由厚读薄,这个过程,要理出教材的知识体系和主干知识;再把书由薄读厚,这个过程中,要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思想,读出自己的感悟,要注意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难点,教材的考点和疑点等。 上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一年级和三年级的数学,这对于我而言是个全新的挑战,因为自工作以来,一直是教高年级,一年级到三年级的教材未接触过。为了能尽快的进入角色,我利用休息时间认真通读教材,利用教学参考书、网络等资源了解了低年级的课程标准,知道了教材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进课堂时,能做到心中有数。 3、有效备课。有效备课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重要问题,并且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和具体环节,力求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实现在这三个方面的预设目标。 对于一节具体的课来说,老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哪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和点拨?了解了这些“学情”,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从哪个地方入手比较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过程。就像我上学期刚接上三年级的时候,每次上课总是感觉准备好了,满怀信心的去,垂头丧气的来。思来想去问题出在了备学生上,因为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了解,认知水平不清楚,所以,教法就与学生脱了节。总是老师讲的满头大汗,学生听的昏昏欲睡。知道了问题的所在,于是我就开始深入学生中,通过看他们做题、个别辅导,发现学生问题之所在,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以及认知能力,改变教法。渐渐的情况好转了,学生也乐学了。 4、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弥补。这个我要说的是,即便你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可一节课下来,总会发现有那么一点点不完美的地方,或者那一个知识点强调的不够,或者那一个题型训练的不够,也或者那个地方换个方式教效果会更好---等等这些小缺憾,不要过去了就过去了,要及时反思,利用当天的自习课等时间及时弥补,还要及时调整后面类似内容的教法。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在目前,对老师来说抓成绩就是要抓合格率、优秀率。抓合格率其实就是抓后进生,有几个学生不及格,我们的教学成绩就上不去。我的做法是:把这些后进生安排与学习较优秀的学生同坐,而且离讲台比较近。上课时将目光在他们身上多停留一会,给他们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尊重。经常布置一些有弹性的作业,课堂上设计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及时表扬。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差,往往有厌学情绪,不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我们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对后进生要求,让他们在适合于自己的尺度中去找回自己的信心,找回自己的尊严,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还利用电信平台,经常发信息给后进生的家长们,让他们时刻能了解和掌握到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与指导帮助。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篇二: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教学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一年一度的经验交流会,如期而来,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聚在一起探讨教学中的得与失,一起分享教育工作带来的苦与乐。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得力的教法,今天,我把我平时是怎样教,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学的一点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下面我就从课堂教学和搞好师生关系两个方面谈谈我的一点不成熟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她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但无论怎么变,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要成绩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合理利用支配好上课时间,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这是公认的事实。我备课不仅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材料有机重组。而且每次备课时都认真阅读课本,仔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本内容搜索各种资料和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除了备好课本知识以外还要备学生,即把我们备的知识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教给他们。这就要求我们精心组织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