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坡简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第PAGE 0页
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简介
目 录
概述
技术要点
1、绿化混凝土的构造原则(孔隙率) 2
2、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
3、绿化混凝土的耐久性 3
4、绿化混凝土孔隙内(面)的特殊环境 3
5、绿化混凝土孔隙内填充材料 4
6、植被品种选择 5
7、植被建植 6
8、植被养护 7
特点
1、满足结构要求 7
2、满足生物多样性的需求 7
3、增强水体自净 8
4、保障水体与土壤的渗透交换 8
5、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的防护特性 8
6、绿化混凝土的造价 8
主要工序(艺)
实验项目
1、江苏省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三阳河IV标段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实验段 9
2、上海市嘉定区虬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实验段 10
绿化混凝土植被护岸简介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类水利防护、河道整治工程由以功能性为主,逐渐改变为在保证既有功能的前提下,又实现人与的自然和谐相处,即:由单一的防洪抗旱转变为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使人类活动、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化混凝土亦称生态混凝土或能够生长草本植物的混凝土,即:先用碎石、水泥作为原材料,按特定的配比兑水拌和,用振动压力成型机制成具有孔隙的混凝土块体,然后在孔隙内充填植物生长所需的材料并在混凝土块体表面建植植被,最终植被根系穿透混凝土块体长至块体下面的土体中。
绿化混凝土主要具有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条件,基本保持原有防护功能三个特征。既在满足岸坡稳定的同时,能形成植物生长,生物栖息的空间。在满足防洪排涝输水的同时,达到生态复原,接近自然、亲和环境的目的,是创造自然河川的生态技术。此技术起源於日本,在国外现代国家这种生态型护砌已成为土木护砌防护工程的主流。
植物生长示意图植物根系
植物生长示意图
植物根系
草本植物
绿化混凝土
1、绿化混凝土的构造原则(孔隙率)
为使植草能够在混凝土孔隙间生根发芽并穿透长至其下土层,要合理选择骨料粒径(一般选20~30 mm),保证有一定的孔隙率,有效孔径(表面孔隙率)。孔隙率与强度成反比,应在保证客观强度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加大孔隙率,以创造植被的生长条件。当孔隙率为25~35%时,强度为11~6.5Mpa,容重约为1700kg/m3。有效孔径一般在6~10mm。综合考虑防护、植被生长及施工强度等因素,绿化混凝土护坡的厚度一般120~200mm。
绿化混凝土孔隙率的测定,可用容积法或重量法计算得出。
2、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取决于配合比、骨料的品种及粒径、振捣程度。现有工艺条件下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6.5~11Mpa。考虑到长三角冲积平原地区河网水流速度不大,河宽有限,较少通航等客观条件,上述绿化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已能满足河道岸坡的防护要求。
绿化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时,试件的制作方法参照日本生态混凝土研究委员会《多孔混凝土物理性能试验方法》,抗压强度试验按GB7897.3-87执行。
抗压强度与孔隙率的关系见下图表。
3、绿化混凝土的耐久性
资料显示,绿化混凝土冻融循环(快冻)次数不小于50次。
通过观察试验段绿化混凝土块体发现,因草本植物具有亲肥性和亲水性,其根系首先选择穿透绿化混凝土孔隙,向块体下面的土体中生长扩展,未发现植物根系对绿化混凝土产生膨胀破坏作用。
4、绿化混凝土孔隙内(面)的特殊环境
(1)碱性水环境
水泥中的各种无机盐碱主要是由生产水泥的原料和燃料煤所引入的,其中,一部分以硫酸盐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一部分则固溶在熟料矿物中。当水泥加水后,硫酸盐及碳酸盐形式的盐碱很快溶于水中,而固溶在熟料中的碱则随着水化的进行而缓慢溶入水中。
实验结果证明,水泥中的盐碱在预制及养生阶段,约有85%左右已释放,硬化浆体中仅保留的15%。
据此,当绿化混凝土初凝后,应适当增加养生,以减少孔隙间浆体表面可溶性盐碱量,并在其后的填充材料中使用偏酸性的辅助材料,这样可在短时间内,改善孔隙间的盐碱性水环境。实验观察得知,经上述方法处理,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做的绿化混凝土块体孔隙内(水环境)的PH=7~7.5。
(2)温度环境
绿化混凝土吸收并蓄存太阳辐射热能,表层温度较一般土坪为高,对植物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均有影响。选配植物品种时需注意。
(3)湿度环境
绿化混凝土保湿能力:表面(含客土)120~150mm风干较快,其下,风干缓慢。另,孔隙内毛细管水补给能力不强。
因此,考虑在孔隙填充材料中添加保水剂,并在播种时,采取保湿措施,同时,需安排春、秋灌水。
5、绿化混凝土孔隙内填充材料
(1)填充目的
给植物初期生长,即:根系穿透绿化混凝土块体长入土体之前,提供养分及水分。实验证明,填充材料可用当地耕土、土壤菌、缓释肥料、保水剂等配制而成,使填充材料具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