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培训课件--血培养标本采集.ppt

发布:2017-03-18约2.54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LOGO LOGO LOGO 学习内容 本次学习的目的 1 血培养污染的主要原因? 2 血培养标本采集 3 血培养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4 LOGO 一、学习的目的 使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掌握血培养标本采集、运送的方法,以保证标本检测的准确性,提高阳性率,指导临床 正确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LOGO 二、血培养污染? 皮肤消毒不彻底—皮肤表面菌丛污染 采血操作的技术不当—操作中污染 LOGO 采血时机 寒战和发热初期 使用抗菌药物前 停药6-8小时后或下次用药前 血培养的采集? LOGO Text1 Text2 Text3 Text4 Text5 采集步骤 皮肤消毒 保持手的卫生 准备血培养瓶 抽取血标本 血标本采集的量 LOGO 保持手的卫生 手消毒 洗手 LOGO 准备血培养瓶 有效期 无渗漏 破 裂 污 染 培养液 清澈 Cycle name 检查培养瓶 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塞,作用60S,待干 LOGO 皮肤消毒 用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直径达8cmX10cm以上,30秒待干后采血。 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 LOGO 抽取血标本 采血针: 持穿刺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另一头刺入相应血培养瓶内,利用瓶内真空抽取血标本 注射器抽取: 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组培养瓶。 轻轻混匀以防凝固! LOGO 血标本采集的量 患儿 体重kg 患儿 总血量ml 推荐 培养血量ml 占患儿总血量的百分比% ≤1 50-99 2 4 1.1-2 100-200 2 4 2.1-12.7 ? 200 4 3 12.8-36.3 ?800 10 2.5 ?36.3 ?2200 20-30 1.8-2.7 LOGO 标本运送 置于防漏、防渗、相对密封的容器中收集、存储与转运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放在室温,切勿放入冰箱内冷藏或冷冻 已采集的标本应视为潜在性生物危险品, 立即送检,一般不得超过2小时 You can briefly add outline of this slide page in this text box. LOGO 注意事项 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应注明标本采集时间,精确到小时 标本采集过程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将污染菌误以为病原菌 要保证足够的标本量,以提高血液培养阳性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培养瓶,危重患者可同时采用多种培养瓶,以免漏检,必要时增加送检次数 LOGO 讨 论 假阳性: 污染率3-5%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存在问题 假阴性: 可以避免 LOGO 输液处采血 采血量不够 血液凝固 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后 大剂量使用激素后 结果——假阴性 LOGO 血培养阳性率的影响因素 临床和实验室因素 采血量 抗生素使用 血培养数目 血培养时机 培养时间 培养环境 培养基 LOGO 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因素 皮肤的充分消毒 避免留取一套血培养:24H内应在不同静脉穿刺部位留取2或3套血培养(包括需氧和厌氧瓶) 每个培养瓶应留取至少10ml血液标本 如从静脉导管录取血液标本,应同时经外周静脉留取,以帮助鉴别污染菌及真正致病菌 应根据临床情况及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议使用适当的培养基和收集系统 如有可能,应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血标本 LOGO 规范的皮肤消毒及培养瓶的准备 LOGO 血培养:皮肤消毒减少污染 没有明确证据提示应使用何种消毒剂能减少假阳性结果 使用皮肤消毒包装及含有乙醇的消毒剂可能有帮助 LOGO 采集血培养的方法:血培养次数 第二套或第三套血培养能够: 增加致病菌的检出率 有助于识别污染 LOGO 采集血培养的方法:更换针头 不推荐将血标本注入血培养瓶前更换针头: 1)增加针刺伤的危险 2)轻度降低细菌污染的危险性2.0%vs3.7% LOGO 采集血培养的方法:采血量 成人菌血症时血液中细菌浓度<103 cfu/ml 推荐留取20-30ml血液 血培养每增加1ml,培养检出率增加3% LOGO 血培养的技术细节:采血量 理论上: 6个培养瓶,总量35-42ml,最好同时 取血 实际: 2或3个培养瓶,每次抽血20-30ml LOGO 血培养采血量 对于成人,每瓶血培养需要5-10ml血液。 对于儿童,每瓶需要2-4ml血液。 对于婴幼儿,采血量不应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 LOGO 由于多数病例中,细菌和真菌均一过性存在于血液中,单次血培养检测的敏感性有限 取两对以上血培养是必要的 污染通常只出现在一个血培养瓶中,对于真正的血流感染,多个血培养瓶都会呈阳性 血培养组合的累积检出率,随采样次数增加而增加 血培养采集套数及血量 LOGO 血培养:标本运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