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物理第一轮中考复习教学设计(第十五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五章复习教学设计
一、知识网络:
((((((((((((((((((((((((((((((((((((((((((((((((
二、识记巩固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A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B 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功的计算公式: W=FS ;单位: 焦(J) 。
2.不做功的三种常见情况是:(1)不劳无功——力F没有作用在物体上;(2)劳而无功——物体没有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3)力与距离相垂直。
3.功率:功率的物理意义 表示做功的快慢 。定义: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计算公式:P=W/t 。单位: 瓦特(w) 。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W总:外力对机械做的功( W总=FS ),W有用: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W有用= G物h ), W额外: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 W额外= W总- W有用 ) 。(填计算公式)W总、W有用和W额外的关系式(W总=W有用+W额外)。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有用/ W总)。η总是 小于1的 。
6.测斜面的机械效率: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测量数据:A 拉力F 、 B 物重G 、 C 拉力移动的距离S 、D 重物上升高度h 。
7.功率和机械效率,两者毫不相干: 功率是表示做功的快慢 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表示 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 。
8.功和能的关系:一个物体 能够 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 越大 。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 焦耳(J) 。
9.机械能: 动能 与 势能 的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 和 弹性势能。(1)动能是指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量。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 质量 和 速度 。(2)重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 被举高 而具有的能量。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 质量 和 高度 。(3)弹性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发生 弹性形变 而具有的能量。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是:同一物体,发生的 弹性形变 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多。
10.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转化。在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 保持不变 。或者说 机械能 是守恒的。
三、《功和机械能》问题梳理
1.区分“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
不少学生在实际情景中不能分辨“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可从现象上加以注意:
总功就是动力功。(是动力,是物体在动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是指必须做的功。常见的有用功分两种:
a.竖直提升重物时克服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是重物上升距离)
b.水平拉动物体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是有用功:(是物体水平运动须克服的摩擦力、L 是物体移动距离)
2.“功”、“功率”易混淆
(1)概念的不同
“功是由力和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决定W=F·S)“功率是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它是由做功的多少和所需时间长短两个因素决定的,功率大表示做功快做功快,不一定做功多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可知:物体在拉力F以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在功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成反比。汽车上坡时,司机减小速度获得较大的牵引力。机械效率它们分别表示机械的不同性能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功率大的机械做功快,但机械效率不一定高。反之,机械效率很高的机械不一定做功快。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决定。当总功一定时,有用功越多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当有用功一定时,总功越少或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当额外功一定时,总功越多或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就越高。 (3)提高机械效率的办法通常是减少额外功;在无法减小额外的情况下,采用增大有用功来提高机械效率。例如,在用滑轮组提高重物时:为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采取增加物办法来实现。如果不是匀速地拉,弹簧秤示数忽大忽小,则W总偏大偏小,出的机械效率偏偏。6m、质量为20kg的粗细均匀的铁管子竖直立起来,需要对它做功 J。
分析 求解此题可用“等效法”。由于均匀铁管,重心在物体中心。将该铁管竖直立起来,故其重心将升高3m,它等效于将该物体提高时所做的功。
解
答 需要对它做功588 J。
例2 利用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分别匀速提升同一重物.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机械效率最高的是( )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滑轮组 D.都一样高
分析 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利用不同机械提升同一重物,有用功相同,这种情况下额外功最少的机械效率最高。由于使用定滑轮做的额外功最少,此时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最大,故效率最高。
答案 选A。
例3 (关于机械效率的计算)如图所示,某人用300 N的拉力在30s内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