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建筑外墙论文 外墙渗漏论文.doc

发布:2017-11-15约2.95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建筑外墙论文 外墙渗漏论文 浅谈建筑外墙防渗漏措施   摘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建筑外墙渗漏问题较严重的现象,分析其成因,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外墙 渗漏 原因 措施   一、建筑外墙渗漏成因分析   (一)设计因素   (1)不重视细部大样设计,如窗台坡度、鹰嘴、滴水槽、穿墙管、外墙预埋管件、铝合金门窗、幕墙与墙体间的接缝等。   (2)为美观而将外墙饰面砖设计成细缝拼接,使砖与砖之间不能嵌填密封材料,导致漏水。   (3)设计中忽略了不同材料界面的连接。如在外墙设计时层层装饰腰线,且腰线顶部标高与圈梁顶部标高相同,由于外墙砖与混凝土圈梁的温度膨胀系数相差很大,极易产生裂缝,从而使腰线上部渗水。同样原因,女儿墙根部往往也较易开裂渗水。   (4)高层建筑非承重外墙用的砌筑、找平砂浆标号,一般低于承重墙设计用的标号,强度虽能满足设计要求,但透水性增大。   (5)设计中不重视防水,外墙立面设计没有防水概念及功能设定。   (二)材料因素   目前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与传统的红砖等材料性能有很大差别。而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对新型墙材与传统墙材性能差别重视不够,造成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引起渗漏的原因多在此列。   1.、新型墙材与传统墙材的性能比较   ⑴干缩值    红砖的标态干缩值在0.1mm/m以下,且实际干缩值一般只是比标态干缩值稍小,但任何状态下都非常接近。对蒸压灰砂砖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它们的标态干缩值一般为红砖的3~6倍。若要将它们的实际干缩值控制在0.1mm/m,则它们的相应含水率分别约在3.4%和9.8~13.6%。而蒸压灰砂砖的平衡含水率约在1.9%,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平衡含水率约在3.6~3.8%,这说明,当硅酸盐制品的实际含水率与平衡含水率接近时,其实际干缩值与红砖相差不大。在实际应用中,只要经过一定的干燥期,我们一般可以把它们的实际干缩值控制在0.1~0.3mm/m的范围,这充分表明严格控制新墙材上墙含水率是非常重要的。   ⑵吸水率   红砖的吸水率要求小于23%,一般在20%以下。蒸压灰砂砖的吸水率一般在20%以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率一般在65%以下,两者都与平衡含水率相差很大,如果在下雨天气没有很好的防雨措施,它们的实际含水率可接近各自的吸水率。如前所述,红砖的实际含水率对其实际干缩值影响极小,而硅酸盐制品的实际干缩值却随制品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   ⑶干燥、收缩速度   新型砌块的吸水速度比红砖要慢得多,其干燥速度也比红砖要慢得多,因此,新型砌块的干缩过程较长,大量吸水后在很长时间内都会有一个较大的实际干缩值。试验表明,在温度为20±1℃、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测试,红砖在3天内干缩完成约90%,含水率减少约60%,而灰砂砖在3天内干缩完成约15%,含水率减少约50%,在7天内干缩完成约35%,含水率减少约60%,在16天内干缩完成约60%,含水率减少约70%。   2.新型砌块墙体开裂的机理分析   内应力的产生是墙体开裂的根本原因,因此对内应力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即可找出墙体开裂的机理。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内应力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材料的干缩变形   内应力与实际干缩值成正比,而实际干缩值的则与新墙材的标态干缩值、实际含水率是同方向变化的,与产品的龄期是反方向变化的。   ⑵砌体的沉缩   砌体在砌筑过程及砌筑完成后都会形成沉降收缩,它包括砌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砂浆塑性变形而下沉,也包括墙体材料和砂浆的干燥收缩。其内应力的与砌体的沉缩量成正比。   ⑶温度应力   热胀、冷缩是所有材料的共性,一般钢筋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砌体温度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左右。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的变形不同步,由于建筑物是超静定结构,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化引起足够大的变形时,建筑物将产生温度应力,即在“整体墙”产生内应力。内应力的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这种温度应力在红砖墙体中同样会形成。   (三)施工因素   施工导致的渗漏原因很多,易渗漏部位施工质量差,是造成外墙渗漏的主要原因。   (1)框架结构外墙柱与砌体连接处不埋拉结筋或拉结筋设置不牢,拉结筋间距、数量、长度不符合要求,由于温度膨胀系数差异较大,导致连接处开裂是漏水的多发区。   (2)砌筑找平层、抹灰层砂浆未按设计配制,引起砂浆强度差,干缩开裂。   (3)外墙面砖与打底砂浆粘结力不足形成空鼓,饰面砖勾缝不密实,出现砂眼及裂缝。   (4)细部构造,如窗台坡度、鹰嘴、滴水槽等未处理好造成雨水渗透。门窗安装未做仔细的防水处理。   (5)穿过外墙的管道和预留孔密封处理不良。   二、建筑外墙渗漏防治   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