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万捷借40万元起家成长为印刷界世界冠军.PDF

发布:2017-07-20约9.6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0 外界看雅昌 在经济特区开辟“雅昌试验田” 万捷:借40万元起家 成长为 印刷界“世界冠军” 赖丽思  / 深圳晚报记者 编者按:深圳口述史是深圳晚报的一个特色栏目,主要是讲述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深圳故事,反映了深圳历史的各个侧面,展示了历史的丰 富性和鲜活性,是不同于史书和档案的史料。多年的改革开放铸就了深圳辉煌的历史,而口述史让记忆中的历史更加具体,为后人留下更多 的精神财富。本期口述嘉宾——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作为深圳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口述了 1992 年至 2002 年间雅昌的崛起和 发展历程。 万捷董事长 外界看雅昌 41 万捷:“我一直认为,“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深圳精神对 雅昌的发展影响深远,这个城市鼓励创新,鼓励冒险,但又很实干。 受到这种氛围的感染,在没有业务的时候,我们就敢下血本去先做 研究;在国内没有艺术图书这个细分市场的时候,我们就敢于去投入、 对市场进行规划;在 IT 时代第一波浪潮刚来临之际,众人还在观望 之时,我们就敢于去拥抱,踏上了‘印刷 + 互联网’”。 印刷是一个传统行业,但雅昌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企业,它是我在经 济特区这片广袤的大“试验田”当中开辟出的一块小“试验田”。在此, 雅昌人始终保持着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用世界上最新的管理模 式和技术,提升人们的品位和专业能力,用好的方法论提升整个行业, 带动行业创新。 壹 升任为公司最年轻的董事,那也是我如饥似渴学习的 7 年。那个时候, “我坐了 30 多个小时的火车才到深圳。虽然进关办证等手续比较繁 我经常在晚上熬夜看很多关于印刷的原版书,有台湾的、也有日本的, 琐,但当脚一沾上特区的土地时,迎面而来的,都是新鲜。” 一点点地内化当时印刷行业最前沿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方法等知识,在 应用于实践的同时,也为我此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扔掉“铁饭碗”离京赴深 深圳当时是世界第五大加工基地,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政策的吸引, 今年是我来深圳的第 30 个年头。1984 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 很多港资和中外合资的印刷公司都选择落户深圳。在八卦岭那一带, 到中科院的印刷所,端的是大家羡慕的“铁饭碗”。事实上,我到那 像美光这种 100 多人的公司只能算是中等规模,当时世界三大印刷 里的第一天就不想干了,因为不喜欢那种安静平稳的生活。 巨头中,就有日本的凸版和美国的当纳利在深圳设了分公司,再加上 大日本印刷(香港)公司的深圳分公司等形成的带动效应,短短几年间, 过了 7 个月后,1985 年初,恰逢深圳的一些合资公司到北京招聘, 深圳的印刷业水平在国内一枝独秀。印刷业的发达也促进了平面设计 同学圈中也有十几个人有意愿去深圳发展。我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的发展,为深圳后来成为著名的“设计之都”奠定了基础。 之前没来过深圳,只是通过一些朋友和亲戚只言片语的介绍,感觉深 圳是一个年轻的、充满朝气的城市,所以很向往。我抱着试一下的心 贰 情去面试,很顺利地被当时深圳的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美光彩色印 “我认为这是冥冥当中注定的缘分——后来雅昌走的确实是一条印 刷有限公司录用了。 刷、艺术、电子科技三者相结合的道路。” 我坐了 30 多个小时的火车才到深圳。虽然进关办证等手续比较繁琐, 在市场的大海中创业 但当脚一沾上特区的土地时,迎面而来的,都是新鲜——气候与北京 反差巨大,人们在讲我完全听不懂的广东话,到处都是热火朝天地搞 我很享受在美光的那段日子,得到了充分锻炼,工作起来没有时间概 建设的大工地……在美光,我得以第一次在空调房里跟外国人一起工 念,也很有成就感。但是,我是一个不安分的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