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解酸化池设计.ppt

发布:2018-12-29约9.97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水解池设计 Design of HUSB 1.水解(酸化)工艺简介 2. 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发酵的区别 * *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了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围绕水解好氧技术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工艺技术。 (一)城市污水 北京市密云县城污水处理厂(4.5万m3/d规模); 河南安阳市豆腐营污水处理厂(规模1.0万m3/d); 新疆昌吉市污水处理厂(1.5万m3/d);等; (二)工业废水 印染废水 :水解-好氧-生物碳工艺 焦化废水 :水解和AO工艺 在啤酒废水和屠宰废水方面水解-好氧工艺相结合的工艺已是具有竞争力的一种标准工艺。水解(酸化)工艺还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如印染、纺织、轻工、酿酒、化工、焦化、造纸等行业的工业废水 工 业 废 水 污 染 防 治 Prevention Treatment of Trade Wastewater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化系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从原理上讲,水解(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第一、二两个阶段。但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和厌氧消化的目标不同,因此是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水解(酸化)-好氧处理系统中的水解(酸化)段的目的,对于城市污水是将原水中的非溶解态有机物截留并逐步转变为溶解态有机物;对于工业废水处理,主要是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物质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生物处理。 在连续厌氧过程中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甲烷化阶段提供基质。而两相厌氧消化中的产酸段(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段和产甲烷段分开,以便形成各自的最佳环境。因此,尽管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段、两相法厌氧发酵工艺中的产酸相和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过程均产生有机酸,但是由于三者的处理目的的不同,各自的运行环境和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工 业 废 水 污 染 防 治 Prevention Treatment of Trade Wastewater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化系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水解(酸化)-好氧处理工艺中是水解(酸化)与厌氧消化的比较 CH4/CO2 高浓度的有机酸如乙酸、少量CH4/CO2 低浓度的有机酸 最终产物 大量 少量 极少 产气中甲烷含量 厌氧菌 兼性菌+厌氧菌 兼性菌 优势微生物 控制 控制 不控制 温度 6.8~7.2 6.0~6.5 6.5~7.5 pH值 -300 -100~-300 0 Eh/Mv 厌氧消化 两相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 水解(酸化)-好氧中的水解(酸化)段 工艺 项 目 工 业 废 水 污 染 防 治 Prevention Treatment of Trade Wastewater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化系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在水解反应器中实际上完成水解和酸化两个过程(酸化也可能不十分彻底),如厌氧发酵产生沼气过程可分为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和甲烷阶段等四个阶段。水解池是把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不进入第三阶段。采用水解池较之全过程的厌氧池(消化池)具有以下的优点。 水解、产酸阶段的产物主要为小分子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一般较好。故水解池可以改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从而减少反应的时间和处理的能耗。 对固体有机物的降解可减少污泥量,其功能与消化池一样。工艺仅产生很少的难厌氧降解的生物活性污泥,故实现污水、污泥一次性处理,不需要经常加热的中温消化池。 不需要密闭的池,不需要搅拌器,不需要水、气、固三相分离器,降低了造价和便于维护。由于这些特点,可以设计出适应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所需的构筑物。 反应控制在第二阶段完成之前,出水无厌氧发酵的不良气味,改善处理厂的环境。 第一、第二阶段反应迅速,故水解池体积小,与初次沉淀池相当,节省基建投资。 工 业 废 水 污 染 防 治 Prevention Treatment of Trade Wastewater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化系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 水解-好氧生物处理工艺特点 1、水解池与厌氧UASB工艺启动方式不同 水解池的启动采用了动力学控制措施,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利用水解细菌、产酸菌与甲烷菌生长速度不同,利用水的流动造成甲烷菌在反应器中难于繁殖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