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民间艺术.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艺术和民间艺术:平民化悖论》
大猩猩写杂文 2009-07-13 22:44:45 阅读2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艺术和民间艺术:平民化悖论》
我们所知的艺术,在我看来分为两类,一类是高端艺术,一类是低端艺术。高端艺术是指什么呢,高高在上不可触摸。比如毕加索的油画,摆在博物馆里只能远观不可亵玩。它只在神偷儿和富翁的手里转悠,不会到平民老百姓的手上走一遭。那么什么是低端艺术呢,它是30块钱就能听的相声段子或者摇滚乐演出,也是街边儿上拿着墩布写大字,或者干脆就是磨剪子的在胡同儿里的一声吆喝。艺术本身是两种都囊括的。你去画廊一看是一天,你去市井菜市场看看卖菜的打架也是一天,其实两种生活方式都可以很艺术,总是有人说艺术要平民化,要普及。其实真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不是那些艺术家们,而是那些沉浸在艺术的生活中却不自知的老百姓们。艺术需要的是发现和觉醒,而不是平民化。说到“平民化”,读者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高雅的古典乐表演现场西装革履的绅士们和农田里挥汗如雨的耕田的老农们。这两种对比鲜明而易懂。能被欣赏的艺术是高雅的,而沉浸其中的艺术不一定是高雅的,或者说,平民艺术因为“平民”两个字的前缀,而不“高雅”。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宋庄的画家们来做一个例证。宋庄本身是北京通州的农村,有了画家的聚居,才开始逐渐被注意到。在离宋庄尚属遥远的798艺术区,这里的画家们是另外一个天地的。798的画家属于经济状况较好的艺术家,而宋庄则是相对贫寒。在艺术本身上来说,艺术是不分高低贵贱和贫富的。但在现实生活里,不区分就会造成过于理想化而生活落魄化的窘境。宋庄的画家要兼职生活,要不断的绘画,要等待画商的慧眼。他们站在画室门口看着土路,和798的画家站在门口看着水泥路的效果是一样的,都想获得别人的认同。那么认同就需要有艺术眼光的人出现。我们现在就可以把问题细分,我们缺少的是有艺术欣赏眼光的平民化艺术,还是需要有艺术创作能力的平民化艺术。我选择的答案是两者皆可。有了艺术的欣赏眼光,自然也会对艺术创作感兴趣。我们经常说:艺术发源于民间。这话其实不全对,因为真的艺术来源于人的内心对意识的塑形,而意识来源于生活。艺术发源于民间,不如改成“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一直都反对“艺术高于生活”这句话,它为什么要高于生活呢?高于生活的是艺术,低于生活或者生活本身就不是艺术了吗?艺术无处不在,《蒙娜丽莎》是艺术,“十八摸”也是艺术,它们都不缺乏美,只是观念造成了他们在艺术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成名已久的音乐家没有了灵感,于是去山间的乡村采风。当他到了乡村后,才发现原来民间有如此种类丰富和曲风各异的优美的民歌。他对一位民间的歌手诉说了自己的激动的想法,歌手却说:“我们这里的民歌已经流失了百分之30了。”这个故事很短,但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也让我们的问题的矛头从“平民应该懂艺术”转移到“艺术家们应该懂平民的艺术”上来。民间从不缺少好的艺术,从民间手艺这一条来看,就是艺术宝库。比如捏面人儿,比如毛猴儿,再比如街头巷尾的各种叫卖声儿,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经意间遗忘的艺术。它需要被挖掘和被传承。怎么让艺术平民化,你光想着一幅油画大降价让老百姓都买得起不行,老百姓买来了也就是挂在屋里,他并不懂。你要是剪个红火的窗花,肯定年年都有人上你家找你买。怎么发展国民的艺术品位?就必须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入手。谁也没有规定画廊里的名贵油画是艺术,街头卖艺的顶30多个碗就不是艺术。你让那些名画家坐在街边画个人物肖像卖钱,他肯定没有那些天天卖肖像画的赚得多。但人家也是一种艺术,只不过这个艺术因为便宜而显得贫贱。日本导演北野武拍摄过一部讲述艺术家和艺术的电影《阿基里斯与龟》,里面北野武扮演的主角是一个一生都在追求艺术理想的画家。他一生都没有成功,但是他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让艺术消失。艺术不是高贵的,也不是高贵的产物。艺术就是艺术,它是《阿基里斯与龟》里的单纯的信仰,也是那拍卖桌上耀眼夺目的惊世之作,它更是那胡同儿里传出来的那一声声清脆的“冰糖葫芦儿……”。有一句话虽然拗口,但是说得很在理:艺术不过如此却又不只如此。艺术平民化是一个悖论,如同阿基里斯与龟这个经典悖论一样。虽然是悖论,但是却不妨碍我们追求。因为追求本身,就是艺术之一种。
非洲:艺术平民化
2006年10月04日08:25 新华网 新华网雅温得10月3日电(记者王露露王宏达)喀麦隆首都雅温得,一条嘈杂而狭长的街道,一排黄色的平房:这里是喀麦隆文化中心。
走进去,是一间面积约100平方米的小型剧场,这里居然是喀麦隆国家舞蹈团的排练场:一群年轻舞者,完美地舒展着黛青色的身体。舞台很低,没有任何布景,没有音乐, 只有演员自己用手和嘴打出的鼓点。
在喀麦隆,艺术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