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组织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综合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施工现状
2.本合同段资格预审强制性履约标准、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公路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我项目部现有技术力量、施工经验、队伍素质、机械设备、财务实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图表时,严格按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的有关规定编制。
2.遵循设计文件、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的原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编写按设计文件要求,并执行现行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充分理解设计文件的意图,了解本合同段工程的重点、难点,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施工经验,做到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施工,保质、保量、保工期、保安全,全面完成施工任务。
4.加强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各道工序施工中,严格执行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密切配合、严格管理。
5.加强专业化作业和综合管理的原则。在施工组织方面,充分发挥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施工队伍的优势,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理调配,优化组合,发挥最高效益。
6.坚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发挥科学技术在公路建设中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三)、编制范围
省道205线武平县城关至下坝(闽粤界)段工程B1同段(K0+000~K9+000)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排水及防护、安全设施等工程。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况
本工程系省道205线武平县城关至下坝(闽粤界)段B1合同段,路线里程桩号为K0+000~K9+000,路线全长9.083km,其中长键118.7m、短键35.67米。起点测设桩号K0+000 与309线省道相接,终点K9+000与B2合同段起点相接。
本路段局部见有薄层种植土、淤泥,修筑路基时清除后换填即可。
(二)、主要技术指标
该段公路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 路基宽12米。路段桥涵洞设计荷载公路—Ⅱ级,中桥涵与路基同宽;设计洪水频率:中桥为1/100,涵洞及路基为1/50。
(三)、施工条件
1、交通:本段公路所经乡镇均有道路与省、市公路网相连接,沿线区域乡村道路纵横交错,亦可直接到达工地,为公路建设所需材料及设备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2、供电:本段公路沿线有电力供应,为公路施工用电提供保证。但为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我项目部自备电源。
4、场地: 为了方便施工组织与管理,加强现场实施与协调,本项目经理部考虑设在k3+500左侧150米处,拌和场在K3+700左侧50米处,具体布置见施工平面总布置图。
(四)、主要工程数量
路基挖土石方443567m3,挖石方17777 m3,利用土方235532m3、挖淤泥7217m3、换填透水性材料21670m3、水泥砼路面111066.9m2、边沟7273m、排水沟10427m、截水沟185m、砌体防护6615m3、中桥84.98米/3座(其中一座为行车天桥30.67米), 钢筋混凝土箱涵44.3米/2道、钢筋砼盖板涵157.3米/9道、圆管涵144.6米/8道。
(五)、工程特点
1、本合同段通过稻田路段较多,施工中应注意稻田淤泥的清理。
2、本合同段平面交叉多,施工干拢大,给施工带来困难。施工中需设置足够的安全标志,并应派专人指挥交通,以确保行车畅通和安全。
3、本合同段地处城区,征地折迁工作的进度是否影响施工进度。
4、本合同段树木较多,应及时和指挥部联系沟通、协调解决。
第三章 施工准备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项目施工的重要环节,是控制项目工期、质量的关键工序。为实现“早开工,开门顺”,我项目经理部将制定详细的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以指导施工前准备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人员、机械设备进场
人员、机械设备和物质进场,总原则是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分期分批进场,并依据情况变化加强调整。第一批人员和机械进场后即开始施工驻地建设和现场准备、技术准备等,为第二批人员和机械进场和主体工程施工打好基础。
2、施工驻地建设和现场准备
按照设计用地范围清理构筑物、障碍物,积极配合业主迁移管线或拆除构筑物。对施工场地进行平面布置,规划施工驻地与临时施工用地(预制场、搅拌站、料场、机具设备停放场等)。搭建或租用临时房屋、修建临时便道、便桥、排水设施,架设电力线路,解决生活饮水及施工用水等问题,尽快实现“三通”。
3、技术准备
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