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_课程设计书.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1台钳底座实体化模型的建立
在UG NX6.0中调用模型模块,并建立新的文件。单位选为毫米,文件命名为“2_1_1”。
点击“格式/WCS/旋转”,选择“+XC轴:YC——ZC”,设置视图方位 (如图3.1.1 图3.1.2)
图3.1.1
图3.1.2
点击“基本曲线”按钮,选择“直线”,确认窗口下方的对话框中ZC栏内数值为0。在XC、YC栏内分别输入第一个点的坐标(7.5,-10),按回车键,再以同样地方式输入剩余点的坐标:(7.5,0)、(0,0)、(0,-10)、(4,-10)、(8,-29)、(18,-29),得到如图3.1.3所示的曲线。
图3.1.3
选择“基本曲线”对话框中的“圆弧”按钮,关闭“串模式”复选框,确认“创建模式”已设为“起点、终点、圆弧上的点”,选择第3步中第一个点和最后一个点,在半径栏内输入40,并将光标置于该两点连线左下方任意位置,按回车键绘出如图3.1.4所示的圆弧。
图3.1.4
选择“基本曲线”对话框中“编辑曲线参数”按钮,然后选择第4步绘出的圆弧,再单击“补弧”按钮,得到该圆弧的补圆弧,如图3.1.5。
图3.1.5
选择“基本曲线”对话框中“倒圆角”按钮,把曲线倒圆的方法设定为“2 曲线圆角”,在半径栏内输入5,在图形区按顺序选择直线1(垂直与XC轴且与第5步绘出的补圆弧相连的直线)和第5步中绘出的补圆弧,然后在相连位置处附件任取一点,倒出圆角,如图3.1.6。
图3.1.6
选择“回转”按钮,选取图形区中所有曲线,将“指定矢量“通过”矢量构造器“设定为”YC轴“,将”指定点“通过”点构造器“设置为相对于WCS的(-80,0,0),”限制“对话框中”结束角度“设定为360,其余为0,点击”确定,得到如图3.1.7所示的实体模型。
图3.1.7
点击“格式/WCS/远点”,在XC栏内输入25,YC栏内输入-29,ZC栏为0,确定后坐标系原点被移动到点(25,-29,0)处。
点击“格式/WCS/旋转”,选择“-XC轴:ZC——YC”,重新设置视图方位。
选择“基本曲线”按钮,选择对话框中的“圆”按钮,在窗口下方的对话框直径栏内输入13,确认XC、YC、ZC栏内数值均为0,按回车键,绘出圆,如图3.1.8。
图3.1.8
选择“圆弧”按钮,确定“创建模式”设为“中心、起点、终点”,在窗口下方的对话框半径栏内输入20,倒数第二栏内输入-90,最后一栏内输入90,确认其它栏为0,按回车键绘出圆弧,如图3.1.9。
图3.1.9
选择“直线”按钮,打开“串模式”复选框,按顺序先选择圆弧上的其中一个点,然后在窗口下方的对话框中XC、YC、ZC栏内输入坐标(-25,-20,0),按回车键,再输入坐标(-25,20,0)按回车键,最后选择圆弧上剩余的那个端点,确定绘出如图3.1.10的3条直线。
图3.1.10
选择“拉伸”按钮,选取第10、11、12步绘出的曲线,把“指定矢量”通过“矢量构造器”设定为“ZC轴”,在“结束距离”一栏内输入15,其余为0,布尔操作为“无“,确定,拉伸出如图3.1.11所示的台阶。
图3.1.11
选择特征操作栏中的“修剪体“按钮,在图形区中选择刚生成的台阶作为目标物体,选择主体内柱面作为修剪面,修剪方向为”-XC轴“,确定完成如图3.1.12的修剪。
图3.1.12
点击“编辑/移动对象“,选取刚被修剪完的台阶,运动选择”角度“,“指定矢量”通过“矢量构造器”设定为“ZC轴”,指定轴点选择实体圆形边缘的圆心,角度输入90,结果选为“复制原先的”,确定完成移动。
重复一次第15步的操作,得到实体如图3.1.13。
图3.1.13
把三个台阶与主体进行布尔和运算,再把台阶个边缘倒半径为4的圆角,如图3.1.14。完成底座实体化模型的建立。
图3.1.14
3.2台钳内六角螺钉实体化模型的建立
在UG NX6.0中调用模型模块,并建立新的文件。单位选为毫米,文件命名为“2_1_2”。
在坐标原点处建立圆柱体,生成方向为ZC向,直径、高度分别为10、5,如图3.2.1所示。
图3.2.1
选择特征中的“凸台”按钮,选择刚生成的圆柱面底面为放置面,凸台直径为6,高度为20,确认后进行定位操作,选择“点对点”,按提示选择放置面边缘,再次确定,完成定位,如图3.2.2。
图3.2.2
选择特征中的“孔”按钮,“类型”选为“常规孔”,指定点通过点构造器设置为第二步生成的圆台非放置面的圆心,成形栏选为“简单”,直径、深度、尖角分别为5、3、120,确定后得到如图3.2.3所示的孔。
图3.2.3
第二步生成的圆柱非放置面的边缘和第四步生成的孔在该非放置面上的边缘都要倒半径为0.5的圆角。
选择“多边形”按钮,在多边形边数栏内输入6,确定后选择“内接半径”,在“内接半径”一栏内输入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