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护理科研方法质研究.ppt

发布:2017-03-24约3.76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资料收集方法 扎根理论研究法常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收集资料,访谈法、查询资料和档案资料等方法作为补充。 (四)资料分析方法 编码和归类 连接各类别 寻找额外分类 缩减分类类别 寻找类别的排除指征 出现核心变量,达到信息饱和 文献查寻 对概念进行修正和整合 本小结提示 1.质性研究的方法 现象学研究法、扎根理论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行动学研究法、历史学研究法等 2. 现象学研究法 目的是描述人们亲身的经历,捕捉研究对象的某种真实体验 常采用目的抽样、样本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的饱和 常采用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 资料分析包括编码 分类 解释现象的实质和意义 提炼类别和主题等步骤 扎根理论研究法 目的是发现对某一特殊现象的理论解释 常采用理论抽样 通过参与观察资料,同时用访谈法、查询历史资料和档案资料等方法补充 资料分析与资料收集同时进行,对资料采用持续比较法,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片段资料的分析,经过编码 归类 找出核心变量 饱和的过程,进行资料整合、概念化,直到浮现理论。 护理科研方法 ——质性研究 学习目标 1.掌握 质性研究的概念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 质性研究常用的抽样方法 质性研究样本量的确定标准 2. 熟悉 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质性研究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步骤 3. 了解 现象学研究和扎根理论研究的目的、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质性研究简介 第二节 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质性研究的概念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 第一节 质性研究简介 质性研究的概念 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又称质的研究,或称定性研究,是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进入当事人的 处境中参与分析资料,找出某种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结果。 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 哲学基础 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设计 研究对象的选择 资料收集方法 资料分析方法 结果呈现方式 (一)哲学基础 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论的基础上,强调客观、严密和控制。 质性研究建立在诠释主义的基础上,认为理解一个过程的最佳途径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质性研究的方法论以整体观为指导,认为任何现实都不是唯一的,每个人的现实观都不同,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改变,由于每个人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不同,因此同一事物可以存在不同的意义,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中才有意义。 (二)研究目的 量性研究的目的是预测和控制,主要用来描述变量,检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用于验证理论。 质性研究着重探索现象的深度、丰富性和复杂性,有助于护理理论的发展以及发现新的知识。 (三)研究的设计 量性研究设计强调对研究变量和研究条件进行严格控制,通常事先设计好具体的研究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实施。 质性研究关注特定的现象和社会情境,其目的是深入了解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真实状况,但不对此进行改变。质性研究通常为非干预研究,且具有灵活性。 (四)研究对象的选择 抽样方法 量性研究通常采用随机抽样 质性研究通常采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等方法。 目的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对研究对象特征的判断有目的地选取某些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理论抽样是扎根理论研究法中的应用的独特的抽样方法。 2. 样本量的确定 量性研究通常在研究设计时即确定好样本量,并且可用公式进行估算。 质性研究,在研究开始无法确定具体的样本量,也无法用公式计算。而是在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同时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即使再增加样本量,也没有新的信息或内容呈现出来,这种状态称为信息饱和。在质性研究中,当信息饱和现象出现时,即可停止资料的收集。 (五)资料收集方法 量性研究以收集数字形式的资料为主,常通过生物医学测量法、结构式的问卷或量表等方法收集资料。 质性研究以收集文字形式的资料为主,一般综合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例如非结构式或半结构式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档案资料收集法等。 (六)资料分析方法 量性研究的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是两个独立的过程,通常在资料收集完成后,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数字资料进行定量分析。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与资料收集常同步进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连续过程。资料分析以语言文字为基础,在资料分析过程中,研究者需运用归纳和推理能力,对资料进行分类、综合和诠释。 质性研究资料分析基本步骤: 将资料转录为文字 反复阅读文字资料 进行编码 提炼类别和主题 确认资料的准确性 (七)结果呈现方式 量性研究的结果以数字资料为主,强调统计分析的正确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质性研究则以叙述性的文字形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