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中华传统美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践行文明礼仪
齐:高二2班 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饯行文明礼仪 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全体起立奏唱国歌。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3月4日看望并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时提出,要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乙:“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甲:下面请王俊懿同学来做一段演讲。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千年文明史中积淀了高尚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一直都是维系我们民族荣辱与共,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并且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中仍是支持我们民族和国家前进的动力,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社会中开始弥漫着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风气,被所谓“现代人的生活理念”影响的很多人,开始为了物质享受而向自己的道德挑战,向国家的法律挑战,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面临了严峻的考验。
在这种风气和思潮不断向社会扩散,企图颠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和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作为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适时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表现了一个领导人对人民,一个执政党对国家和民族的负责。“八荣八耻”的提出,正是对社会这种道德危机的庄重回应,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坚决捍卫。树立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荣辱观和形成全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更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和重要补充,“八荣八耻”为整个社会树立了正确的道德标准,是所有已经认识到社会道德危机的人的应有的行为准则和与导致道德缺失的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斗争的强大武器。
胡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讲话一提出,立即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积极响应,因为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渴望改变社会风气的强烈愿望,胡锦涛总书记还特别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乙:听了他的演讲,我感触颇多。
甲:是啊!“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乙:同学们!你们知道八荣八耻是什么吗?让李雪霖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甲: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刻苦努力的学习,用知识报效祖国.要崇尚科学。
乙:你说得对!“八荣八耻”论述所主张的是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基本道德。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就得热爱自己的祖国,这是最基本的;作为一个公民,你得遵守这个社会共同约定的法律,这也是最基本的。
甲:“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乙:现在让大家轻松一下,做一些有趣的题目。
甲:首先先看大屏幕(7道)。
乙:第一个故事《包拯:正人先正己》
北宋时期,陈州地区出现了灾荒,包拯奉旨到陈州灾区放粮救灾。半路上,就有灾民拦住了他的轿子,要他为民作主。包公接过状纸一看,本来就黑的脸上更是乌云密布了。原来灾民状告的正是包公的亲侄子包勉。
包勉当时在陈州沙县做知县,虽然有包拯这么个做大官的亲叔叔,但是包拯从不在仕途上对他关照帮忙,因此他就趋附了当时一个权相。包勉在权相的诱使下,一起侵吞了救灾粮款,逼死了人命。
包公看完诉状大怒,立即让人把包勉抓来问罪。包勉在事实面前无法抵赖,只好一一认罪。不过他声泪俱下地请求包公:“请看在母亲大人的面上,饶了小侄一命。我保证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了。”
包拯看着跪在堂下的包勉,听他这么一说,不由心里也是疼惜。原来包拯出生后,他爹因包拯皮肤太黑,以为是个怪物就把他抛弃了,是他大哥就他回来。这时大嫂王凤英生下包勉才几个月,同时带两个孩子,不仅精力上照顾不过来,奶也不够吃。为了养活包拯,王凤英忍痛将自己的儿子寄养在别处,抚养包拯到七岁,所以包拯喊她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