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解决“停车难”行动计划三年工作实施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PAGE
eord完美格式
市建委关于解决“停车难”行动计划
三年工作方案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解决我市“停车难”问题,依据我市停车普查内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打造“四个中心”为核心理念,按照“规划引领、资源统筹、智慧共享、多元建设、系统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资源统筹、搭建智慧平台、理顺实施链条,完善政策保障等措施,解决停车供需矛盾。科学调整配建指标解决新增机动车停车需求。启动停车管理改革、搭建多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增量精准供给,存量高效共享,构建现代和科发展的停车产业体系。
二、工作目标
构建以配建停车位主体,路外公共停车位辅助,路内停车位补充的停车供给体系。利用三年时间解决中心城区50万停车位缺口,到2020年基本达到供需平衡。实现停车数据联网和动态信息发布,基本建成城市级智慧停车体系。
三、工作内容
(一)采取各种措施,补足停车缺口
通过建设、盘活、挖潜、共享等措施,在3年时间内,解决实际停车缺口50万个。
1.新建停车泊位12万个。
(1)建设地铁换乘泊位2万个。对地铁28处具备条件站点实施P+R换乘站,其中对1、2号线现有平面停车场进行平改立建设,对4、9、10号线场站施工后的闲置地块建设地面生态泊位。
(2)利用土储用地建设临时泊位2万个。利用22处已拆迁闲置土储地块,通过简易地面铺装等方式,建设临时停车泊位。
(3)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泊位2万个。结合三年31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及拆违工作,建设停车泊位2万个。
(4)结合广场绿地建设地下泊位0.8万个。对大东广场、滑翔广场、小南教堂等17处停车需求较大的广场绿地进行改造,通过招拍挂、PPP等多种方式进行地下停车泊位建设,解决周边停车不足。
(5)利用管廊工程空地建设泊位1000个。利用9处管廊工程施工恢复后的闲置空地,建设生态停车场。
(6)利用规划停车场用地、街角余地建设泊位0.33万个。对我市独立用地规划的4处公共停车场用地、3处街角余地进行平改立改造。
(7)结合公交场站地下建设泊位0.27万个。充分利用黎明广场东公交场站等7处既有公交场站地下空间,建设地下机动车停车泊位。
(8)利用高架桥下空间建设泊位1000个。结合我市南北二干线、东一环、长青街等道路改造项目,以及珠江立交桥、白山立交桥等高架桥下空地建设停车泊位。
(9)结合公园景区建设泊位1.5万个。结合一河两岸、浑南浑北百里水系,蒲河、棋盘山,以及市内公园、绿地附近建设地面生态泊位。
(10)产权单位平改立建设泊位3万个。通过鼓励政策等各种措施,推动具有改造条件和需求的200个单位,对现有平面停车泊位改建立体停车泊位。
2.盘活停车泊位15万个。
(1)盘活因经营不善及建成未启用的闲置泊位0.4万个。重新启用五洲商场、久光百货等停业商场地下停车泊位,将已建成的太原街华润广场停车场、市府广场停车场等资源投入使用,解决周边停车问题。
(2)盘活商业既有闲置泊位2.6万个。通过完善三级诱导体系,提高商业停车泊位可达性与利用率,盘活闲置资源。计划在太原街、中街、三好、奥体等商业商务区建设诱导系统,包括53块一级诱导指示标牌、85二级诱导指示标牌。
(3)盘活居住小区闲置泊位12万。通过出台限价政策、鼓励开发商以租代售、以及路内严管等措施,盘活既有小区地下停车资源。
3.挖潜解决停车泊位15万个。
(1)规范小区停车泊位解决泊位10万个。在不影响消防通道、交通组织、慢性安全的条件下,对现有1100个乱停乱放现象严重的小区进行规范,解决老旧小区停车缺口。
(2)施划夜间临时路内停车泊位5万个。对停车需求较大、配建车位不足的小区周边440条路段,施划夜间临时停车泊位。
4.共享解决车位8万个。
引进“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搭建分时共享信息平台,落实车位共享所需的硬件技术手段;通过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推动700单位夜间开放共享泊位5万个,500个小区白天开放共享泊位3万个,共可解决停车缺口8万个。
(二)修编配建标准,解决新增需求
新版《沈阳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设施标准(试行)》已于2017年12月份发布。依据其他城市经验,需定期对城市配建标准进行修编,开发建筑严格执行配建标准,形成以配建为主的停车体系。明确配建停车场验收制度,确保停车场与建筑同步交付使用。
(三)做好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发展
1.编制沈阳市停车专项规划
启动我市停车设施普查工作,并依据普查结果编制我市专项规划,纳入多规合一平台,合理规划我市停车布局,保证停车土地供应,科学指导停车建设。
2.出台机动车停车建设管理条例
在《沈阳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0号)(以下简称《办法》)基础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