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骨科卧床病人便秘常见原因与预防计划.ppt

发布:2019-01-03约1.64千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骨科一区 龙英 1、卧床时间长 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骨科卧床患者多为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由于创伤和手术,卧床的时间长,活动受限,加上使用镇痛药物,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 2、排便方式的改变 正常人排便时,结肠远端的直肠纵行肌收缩,使直肠变短,消除了结肠远端和直肠之间的角度,直肠内压力升高,肛内、外括约肌舒张,同时膈肌下降到深吸气位置以增加腹压,加上腹壁肌用力收缩,大便时采取蹲位也能造成腹腔的最大压力,并可利用重力排便。而床上排便只能依靠深吸气增加腹压,骨科的卧床患者多因急诊入院,未能做床上排便的训练,加上术后制动时间长,排便方式改变,使多数人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整个结肠的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 3、创伤致神经、精神的变化 也称为紧张性便秘。骨外伤的患者本身受伤,神经、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出现疼痛、紧张、焦虑、失眠等,加上手术的创伤,神经、精神的变化不可避免,导致便秘。 4、营养知识的欠缺 饮食结构不合理,过少食用纤维素和水分,形成便秘。 5、生理因素 高龄患者年龄大,体质虚弱,组织器官功能下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 6、既往有便秘史 入院前就有经常抑制便意或便秘史,未意识到及时排便的重要性。 7、药物因素 骨科手术多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以及部分病人在术后使用止痛泵,麻醉剂使排便中枢活动发生抑制不能形成排便反射。 1、饮食指导——高纤维膳食 饮食教育:增加新鲜的水果、粗粮等高纤维食物,禁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 饮食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主蔬菜类和粗粮摄入不足,而术后未能及时恢复饮食,禁食时间过度推迟也是加重便秘的重要因素。 2、指导患者卧床排便训练 尽快建立床上排便的习惯。根据患者日常生活的习惯,与其共同制定按时排便的时间表,日久便可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 3、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 给患者创造一个轻松、隐蔽的环境和充足的排便时间,以利于排便。 1、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排便的习惯 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针对病人,采取早预见性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护士要把预防便秘的问题作为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制定患者合理饮食、饮水计划,每日饮水量应在1500~2000ml。给予足量的维生素饮食,增加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对急诊手术的患者也要及时告诉患者便秘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2、心理护理 身体任何部位受到严重创伤时,胃肠道蠕动、吸收都将受到抑制。创伤性骨折患者往往是由于突发事故造成瞬间的变化,使患者失去了正常的调节情绪和改变环境,便秘与紧张、焦虑、失眠等心理因素有关,也与排便的环境有关。因此要疏导患者稳定情绪,放松思想,消除顾虑,在排便时,为患者提供隐蔽的环境,如拉上屏风,防止干扰,及时的通风换气。 3、鼓励患者床上活动 对长期卧床病人应鼓励做好床上运动。如做深呼吸收腹和提肛运动等,能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增进排便。 4、指导患者各种促进排便的方法 对排便动力减弱的患者,教会患者每天在床上练习腹部肌肉的紧张力,或屏气以增加腹压,轻压肛门后部,以协助排便,指导患者采用按摩腹部方法,依结肠走行的方向,由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做环行按摩,起到刺激肠蠕动的作用,并鼓励患者多做床上运动,不要忽视便意,定时排便。 5、适当的药物治疗 对于3d未解大便者,要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在做按摩的同时配合服用胃肠动力药,如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等;如果效果不理想者,可采取中医辩证施治,口服润肠通便、促进胃肠蠕动的复方治剂,如麻仁丸、槐榆丸等对于大便干燥,大便充盈直肠,排出困难者,可使用开塞露及石蜡油等润滑肠道,必要时可以用软肥皂水清洁灌肠。粪便嵌顿,可使用肛门指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