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本课题来源于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ppt

发布:2016-10-14约3.69千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课堂气氛融洽而活跃,学生积极而快 乐。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讲台是他 (她)们表演的“舞台”,学生的发散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通过帮 同学“纠错”等环节体会到“合作学 习”的快乐; 二、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有形的“数学知 识”,同时吸收了无形的“数学思 想”,具体说,在本节课里,比较充分 的渗透了“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 想”、“整体思想”等; 一、平时应多钻研教材,多推敲《课程标 准》,多了解学生,所谓“知己知彼, 百战不贻”; 二、教材是“死”的,上课不可照本宣科, 应充分理解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现状, 并在必要的章节必要的时候,灵活处理 教材或创造性地修改教材,这是新课程 理念下教师应有的意识,也可说是应有 的能力; 三、平时教学应注重“师生互动”,应多创 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体会 学习的快乐,让学生能自觉“喜欢数 学,喜欢学习”。 1、本课题来源于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最后一课 时; 2、本课是全章的重点,亦是全章知识的综 合与应用,似复习课却又完全不同于复 习课,具体说,本节课牵涉的本章知识 点有:整式、同类项、代数式的值等概 念,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去括号与添括 号法则等,可以说是包揽全章; 3、学习“整式”,是学生由“数”到“式” 的一个过渡,而学习“整式的加减”是 由“数的加减”到“式的加减”的一个 过渡,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 又是日后学习方程与函数的重要工具, 是学习各种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础。 稍后所谈教学流程来源于一堂校内公开课的教学实录,所以,在此说说教学班的学生情况:学生数共56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3人,升入初中后,在学校组织命题的第一次期中考试里,百分制的试卷,难易比例8.5:1:0.5,班级平均分71.71,及格率80.36%,A级率37.5%,对于初中新生来说,这次考试成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简单一问,简单开场 提问:整式包括 。 单项式和多项式 这一问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对分类 讨论思想的展开有提示作用,而对 于“整式”的概念,学生已经很熟 悉。 注: 二、问题开放,展开互动 1、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整式; 板演的学生写出的整式是: 2、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与第一位同学 写出的整式类型不同的整式; 板演的学生写出的整式是: 二、问题开放,展开互动 3、对已经写出的两个整式进行评点后再 请两位学生走上讲台,一位写一个单 项式,一位写一个多项式。 两位板演的学生写出的式子分别是: 和 1、教师面带微笑,用鼓励的语气调动 学生踊跃举手,创设一个以学生为 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互动环境; 注: 2、通过这一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做了 一个“人人参与”的发散思维训 练,同时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三、精彩继续,学生发挥 1、把学生写出的四个整式在黑板中央至 上而下列出: 2、请一位学生走上讲台,利用上述4个整 式中的其中两个,构造一个式子,使其 为:整式的加减; 学生写出的式子是: 3、第一位学生写出算式后引导全体学生分 析得出算式类型属于:多项式+单项式, 并指出这里的“+”是“代数和”。 三、精彩继续,学生发挥 4、请出一位学生走上讲台,利用上述4个整 式中的其中两个,构造一个类型不同于 第一位学生写出的整式的加减算式; 学生写出的式子是: 三、精彩继续,学生发挥 5、引导全体学生分析此算式,类型属于: 单项式+单项式; 6、问:还可以写出不同类型的整式的加减 算式吗? 多数学生回答“可以,还有多项式+多项式”,并踊跃举手,示意可以到黑板上写出 7、请出一位学生板演; 学生写出的式子是: 三、精彩继续,学生发挥 8、对学生写出的算式给予肯定,并对整式 的加减作一说明和归纳。 与前一环节一样,这一环节设置的仍然是一开放性问题,也同样应用分类讨论思想,同时进一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很多学生主动举手,跃跃欲试,气氛很好。 注: 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学生思维的训练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效果很好。 三、精彩继续,学生发挥 四、旧题新做,知识迁移 1、引导学生观察前一环节写出的三个算 式,并提问:这些算式能进一步计算 吗?怎样的算式能计算呢? 学生观察三个算式,有的回答“能”有的回答“不能”,不是很整齐,当教师继续追问第二个问题时有个别学生回答“要有同类项才能计算”。 注: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