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究.docx
??
?
??
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究
?
?
?
?
?
??
?
?
?
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依从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慢性心衰患者的人数日益升高,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率功能,还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临床应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心态[2]。本次就对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3,年龄分布为70~79岁,平均年龄为(74.51±2.6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分布为71~78岁,平均年龄为(73.21±3.54)岁。组间患者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经临床确诊为慢性心衰患者;(2)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入组前签订同意书。(3)实验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2)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1)实时监控患者各项身体指标,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2)定时为患者更换床单被套,保持干净整洁的康复环境。(3)按时开窗通风,保持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4)监督患者实施合理用药[3]。
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1)在患者入院后,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将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记录[4]。向患者讲解药物的相关知识,以及合理用药的必要性,提升患者的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排解患者心中的不良情绪。(2)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要保持耐心,充分回答患者对药物的问题,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5]。(3)心理护理:在进行护理时,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改善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缩短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提升治疗依从性[6]。(4)将疾病的健康知识制作成动画或PPT,使用患者感兴趣的方式向患者讲解,避免在讲解时因枯燥乏味导致患者失去耐心,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使患者家属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一个温馨的康复环境。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状态。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结果由SPSS26.0统计学软件统计完成,若组间数据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比较组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由结果可知,观察组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对比组间患者的用药依从性[n(%)]
组别
例数
非常依从
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数
对照组
30
13(43.33)
9(30.00)
8(26.67)
22(73.33)
观察组
30
16(53.33)
12(40.00)
1(3.33)
29(96.67)
X2
-
-
-
-
6.405
P
-
-
-
-
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
表2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评分[(x±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0
59.36±5.47
45.37±2.76
55.74±2.84
49.39±2.47
观察组
30
58.43±5.69
32.18±2.96
56.41±2.38
39.48±2.73
t
-
0.745
20.612
0.146
17.024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我国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因慢性心衰需要长时间服药,故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必不可少。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应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了解教育,提升患者对用药的了解程度,并使用服药记录卡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改善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耐心的回答患者心中的问题。与患者沟通时,还应进行心理护理,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降低患者的防备心理。本次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可得出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依从性要高于对照组(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