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思想史期末重点.doc

发布:2021-10-14约1.12万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中国思想史的发展特点及发展阶段 特点: 1、从形式上看,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历史在中国思想中最长. 2、从内容上看,中国思想文化以伦理政治为核心,侧重社会人生问题的研究,而且很少光顾自然. 3、从流变性上看,中国思想文化史重传统(道统)而不重思想的性质. 发展阶段: 1、先秦思想:中国思想的起源与夏商周三代的发展,诸子百家的兴起. 2、两汉儒学 3、魏晋玄学 4、南北朝、隋唐佛学 5、宋明理学与心学 6、明清启蒙思潮与近代化思潮 礼的构成要素 1、礼法:是指行礼的章法,程式.礼法是礼的外在形态,具有强烈的规定性,是礼的运作依据,也是判定礼与非礼的标准. 2、礼仪:是礼的内核,礼法的制定是以人文精神作为依据的,礼的设定都有很强的道德指向,如: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在礼仪的具体环节下,也无不体现礼仪. 3、礼器:指行礼的器物,使用何种礼器行礼,以及礼器如何配合使用,都传达了礼义的信息. 4、等差:是古代礼义的重要内容,也是礼与俗的主要区别之一,不同身份的人,行不同等级的礼. 礼乐思想的历史文化意义 1、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标志 2、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3、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4、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形态 5、是古代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则 三礼 是战国秦汉时期所著的《周礼》、《仪礼》、《礼记》三书的总称.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周礼》偏重于政治制度,主要介绍周代官制;《仪礼》偏重于行为规范,主要阐述礼仪制度;《礼记》偏重于理论阐释,主要阐明礼的作用与意义.三礼是有关古代礼制的百科全书,它们是以周代礼制为蓝本,其内容实际覆盖了整个古代礼制. 礼的内容 从内容形式看,古代礼制内容繁杂,春秋至汉代的一些懂礼的专家着手对古礼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把古礼(狭义的)划分为五大类,称为五礼. 吉礼:天神、人鬼等 凶礼:丧礼、荒礼、吊礼、恤礼等 军礼:大师之礼、大均之礼等 宾礼:朝礼、相见礼 嘉礼:饮食之礼、婚冠之礼等 五礼是古代礼制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具体应用的规范和准则,它的外延扩展到古代的社会政治制度中,诸如宗法、世袭、分封等,影响极大. 孔子的思想体系 1、主要思想是礼、仁中庸 2、政治范畴:以德为政,反对任意苛政与刑杀,主张用礼(周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君臣有别,长幼有序,认为这是立国立身的基础.实践的方法是克己复礼、正名. 3、伦理范畴: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仁的实践方法是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 4、哲学范畴:中庸.这是协调仁和礼的方法,强调在处理任何事情的方法上都不偏不倚,调和不同的倾向,恰到好处.但这不等于折中主义,做法是和而不同. 5、在教育方面: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办私学.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在教育目的上成人或成君.教育内容一六经为主.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6、鬼神观:重人事,远鬼神. 孟子的思想体系 1、性善学说:是全部思想的基础.人具有一种先验的善性,而人性之所以都是善的,是因为人生来就具有四心.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 2、民本思想:是孟子思想精华所在. ① 名贵君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明确提出只有保民才可以王天下.保民而王,莫之御也. ② 民心决定论:认为统治者统治地位的政治基础是民心向背,民心归服饰统一天下的决定性要素. 3、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基本精神: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与爱心(恻隐之心),主要体现在养民与教民上. 养民: 一是制民之产.(有恒产者有恒心),解决土地、粮食、教育等基本问题,其中最主要 的是土地问题. 二是使民以时.认为统治者在征用劳役时要以不违农时为前提,同时反对滥捕滥伐,数罟不入污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反映了注重保护自然资源的可贵思想. 三是取民有利.主张薄赋轻敛. 教民:向人民施以教化,养民是解决人民的经济问题,教民是解决人民的教育问题.认为教化是保证社会和谐的重要措施,教化可使人民明人伦.措施是谨庠序之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