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村民自治的内源性组织资源.PDF

发布:2017-05-27约2.5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浙东“刘老会” 个案的政治人类学研究 阮云星 张 婧 :本文依据当代民间文书资料和人类学的参与观察, 原了 一个村 庄老人会10 多年自治成长的过程, 分析了这 个内源性自治组织成长的内外 契机和实践的学理意义。 本文提示, 村庄次级自治组织的培育是村民自治、 农村公民社会成长的重要生长点;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和分群理论等新视 角有助于老人会等乡村自治组织研究的深入, 研究者的在场有助于村民等自 治实践主体培育乡村自治组织的自觉和学科知识的增长。 :村民自治 村庄次级自治组织 “刘老会” 政治人类学 年龄 分群   “”“”, 。 10 “” ———( 、), 、 ———, ; , , ① “” , ( )“”, 。 * 本文为2007 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金项目《转型期“空巢村”治理与村 人协会》(课题编号:07CGSH006Z)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作者先后五次前往实地进行 田野调查1007270708 第二 作者第三、四次同行), 本文依据的田野资料主要来自这五次调查。谨向浙江省哲学社 会科学规划课题基金、刘家村 人协会、村两委会等有关组织(机构)和人士表示谢忱! “刘 会”是“刘村 人协会”的简称;“刘村”是研究对象村庄的“学名”。 ① 即本文第二部分依据的初稿, 该初稿当时也经两作者往返作业了四、五遍。 112 论 文 ? 、:ZM “” “”(, 2007:77 - 138), , 。 (一)镜头 “”, ——— 、、——— , 。 (Michael Burawoy )“”(, 2007:79), “”、。 “”“”, “ ”, “”。 2005 , 。 , ;, , 。① 2007 , 。 (二)景观 , 、, “ ”“”。 ZM () 。② ① 笔者在博士论文中提出“宗族风土论”(中文文献参见阮云星, 2004:84-115, 尤其其中的 108-115 页;又见阮云星, 2008:1-32, 尤其其中的26-31 页。这 个假说, 还需要相关研 究的对话和验证。 ② 村委会建制村庄(“行政村”), 在近千人的人口中, 刘氏约有 800 多人(300 多户);村庄隶 属于三门县亭旁镇。 目前, 在镇与村庄间还有 一个准行政建制的“SM 社区”的工作片 (SJ070107)。 113 社会学研究  2009.3 1    ZM 10.7 , , ; , 1940 , 2001 , 。 1948 , ZM , , , ———() (;“ ”)———()() 114 论 文 ? (1)。① “”(), , 、、。 , ()、 ② , , ZM , 。 , , , 、。 (、) , 。( );() ZM (2000, 100 ) ();, ③ “” ZM (); “”, , ZM , , “ZM ”。④ 、 , 。、, ()。“”, ()(); ( ① 这部分文字主要依据《浙江省三门县地名志》(1986:215、217), 但文中地名(溪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