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与环境-浙大个人主页系统.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对加工物质的危险性认识不足 装置内搅拌时,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自然分解 缺少可燃气体、粉尘等在生产工艺条件下的爆炸极限数据 未充分掌握因误操作、控制不良而使工艺过程处于不正常状态时的物料和产品的正确处理方法 * 5) 化工工艺 缺少足够的有关化学反应的动力学数据 对有危险的副反应认识不足 未分析化学反应热的危险性,并未分析或检测爆炸能量 对工艺异常情况检测不够 * 6) 物料输送 在各种单元操作过程中,物料流动未得到良好控制 产品的安全标识不完全 送风装置内的粉尘爆炸 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 装置内的装卸设施 * 7) 误操作 忽略关于运转和维修的操作教育 未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监督作用 开车、停车计划不恰当 缺乏紧急停车的操作训练 未建立操作人员和安全人员之间的协作机制 * 8) 设备缺陷 因选材不当引起装置腐蚀、损坏; 设备不完善,如缺少可靠地控制仪表等; 材料的疲劳; 对金属材料未进行成分的无损探伤检查或没有经过专家验收; 结构上有缺陷,如装置不能停车,未对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或预防性维修; 设备在超过设计极限的条件下运行; 对运转中存在的隐患或不完善的防灾措施没有及时整改; 没有连续记录开停车和生产过程的工艺参数变化以及中间罐和受压罐内的压力值。 * 9) 防灾计划不充分 没有得到管理部门的支持; 责任分工不明确; 装置运行异常或故障仅由安全部门负责;只是单线起作用; 没有预防事故的计划,或应急预案不完善 遇到紧急情况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未实行由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进行的定期安全检查; 未对生产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继续教育和必要的防灾培训。 * 1.3 事故的预防 1.3.1 事故的特性 1.3.2伤亡事故致因理论 1.3.3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 * 1.3.1 事故的特性 * 因果性 偶然性 潜伏性 1.3.2伤亡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的因果联锁 轨迹交叉论 能量转移论 * 运用一些事故模型描述伤亡事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理,以便预测和预防事故。 1.3.2伤亡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的因果联锁 * 重点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连锁 B、轨迹交叉论 人的系列运动轨迹 * B、轨迹交叉论 物的系列运动轨迹 * B、轨迹交叉论 为避免伤亡事故发生,需要: 消除人的过失,中断人的系列连锁 或者排除机器设备、危险物质的隐 患,中断物的连锁 * 加强教育和培训,科学管理 设置“失误—防护”系统 在生产过程中,当人的系列运动轨迹和物的系列运动轨迹相交,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交叉,就会在此时间和此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论 C、能量转移论 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能量是在受约束和限制的条件下,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有序流动。如果能量超越这些约束和限制发生外溢,便会失去控制。 能量逆流于人体而引起伤亡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器械和设备本身有缺陷或安全防护设施缺乏,或者人机接触时发生失误。 防止能量转移的方法:限制能量,防止能量释放,在人与能量之间加屏蔽,在能量上设置屏蔽等。 * 1.3.3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 安全技术措施 减少潜在危险因素 降低潜在危险因素的数值 联锁 隔离操作或远距离操作 设置薄弱环节 坚固或加强 封闭 警告牌示和信号装置 * 1.3.3预防事故的基本原则 B、安全教育措施 C、安全管理措施 技术、教育、管理 是防止事故的三根支柱 * 选择对策的原则 * 选择对策的原则 * 化工安全与环境 主讲:俞迪虎 职称:高工 单位:浙大化工系化学工程研究所 电话主页:/yudihu 邮箱:yudihu@ * 化工安全与环境 教材: 化工安全工程(第二版)/蔡凤英等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其他参考教材: 化工过程安全理论及应用:第二版/[美]克劳尔(Crowl,D.A),[美]卢瓦尔(Louvar,J.F)著;蒋军成,潘旭海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国外名校名著) 书名原文:Chemical Process Safety Fundamentals with Applications. * 化工安全与环境 第一章 绪论 * 内容导航 1.1.1 安全工程概述 1.1.2 化工生产与安全 1.1.3 事故的预防 * 化工爆炸事故图片 化工事故案例 1、2004年2月14日9时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两起事故,泄漏的有害 气体氯化氢随风扩散,致使周边部分居民反映不适,500多名学生紧急疏 散,9名中毒者被医院收治,其中包括三名儿童。 化工事故案例 2、2005年10月19日17时10分左右,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石空镇稀土化工厂发生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死亡4人、伤4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