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分类类群演化和地球环境.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第一节 植物分类与植物系统进化第二节 植物进化与地球环境一、植物分类原则、单位和命名1.物种的概念 物种、种群、变种(variety)、变型(form)2.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3.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4.植物的命名2.植物分类的原则和依据人为分类法: 李时珍—5部,草、谷、菜、果、木; 林奈—24纲,据雄蕊的数目和长短、雌蕊中心皮的连合情况等分类。 自然科学分类系统(Natural system) 根据最能反映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的主要性状 进行分类,其发展与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分不开。 现代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恩格勒(Engler)分类系统。 塔赫他间(A. Takhtajan)的系统等。3.分类单位和等级系统分类单位: 界(Kingdom)、门(Phylum)、纲(Class)、 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 种(Species)Gossypium例:棉花herbaceumL. 白桑L.MorusalbaL. 向日葵Helianthusannus4.植物的命名 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林奈创立。种加词命名人姓氏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斜体种加词,形容词,形容该植物的主要特征;第一个字母小写;斜体缩写;正体二、植物界的大类群 原核生物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 苔藓和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一)原核生物1.细菌门能量来源:自养型、异养型需氧与否:厌氧、好氧、兼性厌氧细菌结构(右图)2. 蓝藻门 含叶绿素a、胡萝卜素、藻蓝素等色素, 可进行光合作用,125属1200种。蓝藻细胞结构模式图(二)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 1.藻类 单细胞或多细胞,有核,后者无真正的根、茎、叶分化,叶绿体中含叶绿素a和其他类型的色素,自养,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含绿藻、红藻、褐藻、硅藻等9门,约2.7-4万种,主要分布在水中。2.真菌门 绝大多数由菌丝体构成,细胞壁主成分为 几丁质,典型的异养生物,繁殖方式多样2850 属约7万多种。3.地衣门多年生,是自养型蓝藻或绿藻与异养型真菌共生体;根据形态分为——叶状、壳状、枝状;先锋植物——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很强; 约1700种(三)苔藓和蕨类植物1.苔藓植物门 呈叶状或有茎叶分化,无完善的输导组织,无 根的分化,自养型,多生于潮湿的环境,在苔原、 泥炭沼泽或高山可能成优势种。 世代交替——有性繁殖世代+无性繁殖世代 形成配子 形成孢子 分为苔纲、藓纲,约3万种。苔藓植物及其孢子体和配子体2.蕨类植物门 有根、茎、叶分化,维管植物自养型,多生于 阴湿和湿热的环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种类和数 量较多。 世代交替——有性繁殖世代+无性繁殖世代 形成配子 形成孢子 分类: 裸蕨;石松;木贼;真蕨 约14科8000种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四)种子植物以种子进行繁殖,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繁盛的类群,约有196000种。1.裸子植物门孢子体发达; 木本,木质部发达,单性花,胚珠裸露,种子裸露 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乔木,维管系统发达,有次生生长,木质部有管胞,韧皮部只有筛胞,也有针形、鳞形、条形,叶表皮有较厚角质层及下陷气孔,适合陆地生活;形成球花;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具有颈卵器;形成花粉管,受精作用不再受水的限制;分为苏铁、银杏、松杉和买麻藤四纲,约750种;2.被子植物门胚珠不裸露,而是1至数枚变态叶(心皮)包藏在内;种子成熟后有种皮包被;种子的胚具2至多个子叶,且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有利于种子传播;多数为直根系;分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纲。三、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个体发育 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如孢子、合子、种子等)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系统发育 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包括两个基本过程:一是起源,即从无到有,一般认为一个新物种或新类群源出于某个祖先,经演化分化而来;另一过程指类型从少到有,然后再行减少乃至部分类型灭绝的发展过程。早期白垩纪中晚侏罗纪纪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中期三叠纪晚期距今约3亿年前极盛时期,种属、个体很多很多银杏生存晚期白垩纪第三纪初第四纪冰川仅剩一种在我国幸存大部分灭绝,仅剩很少的种属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关系两者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种不可分割的过程。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个体发育都受系统发育的影响和制约。第二节 植物进化与地球环境前寒武纪:34亿年前:单细胞原核生物;20亿年前:单细胞真核藻类;8亿年前:多细胞生物古生代: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藻类、蕨类植物;奥陶纪和志留纪:植物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泥盆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