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资料.pptx

发布:2020-02-22约2.16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急危重症护理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护理编者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案例 赵祥瑞,70岁,独居。一天在自家烧开水时,因睡着,水烧干,煤气散出。其儿子及时发现并将其送医院急救。入院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体格检查:皮肤口唇呈樱桃红色、呼吸浅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对疼痛刺激有反应,瞳孔对光反射和角膜反射迟钝。请同学们讨论:1、根据收集的资料,初步确定该患者昏迷的原因。2、继续收集哪些资料?列出护理诊断。3、对该患者采取哪些护理措施?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概念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短期内吸入过量一氧化碳(CO)所造成的脑及全身组织的缺氧性疾病,最终可导致脑水肿和中毒性脑病。CO俗称煤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由于不注意煤气管道的密闭和环境的通风或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会产生CO。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工业性接触  工业生产煤气、炼铁、炼焦、烧窑、矿井作业、矿山爆破及化工部门。生活接触  家庭使用的煤炉排烟不良,煤气灶、燃气热水器漏气,也可见于失火现场或利用煤气自杀。一 病因及中毒机制病因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一 病因及中毒机制 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后,主要与血红蛋白(Hb)成稳定的碳氧血红蛋白(COHb)。由于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与Hb的亲和力大2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度却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故CO一经吸入与Hb的结合,形成不易解离的COHb,血液中的Hb就失去携氧能力造成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CO浓度过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直接抑制组织细胞内呼吸,阻碍其对氧的作用,造成细胞内窒息,是CO中毒的重要机制。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二 临床表现症状重度中毒轻度中毒中度中毒浅昏迷,瞳孔对光反应迟钝,腱反射迟钝,呼吸和脉搏增快、皮肤多汗、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心悸以及感觉迟钝、表情淡漠、嗜睡、意识模糊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呼吸困难、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护考链接 患者男性,58岁,因煤气中毒1天入院。深昏迷,休克,尿少,血COHb 60%,血压:80/50mmHg。根据其病情属哪一种中毒?  A重度中毒 B 中度中毒 C 轻度中毒 D 慢性中毒 E 极度中毒 答案:A 分析:碳氧血红蛋白测定反应中毒程度。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 护理评估(一)健康史 询问患者有无参与相关工作生产,生产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或在生活过程中有一氧化碳接触,以及既往健康情况。(二)身体状况 1、症状 询问患者或家属患者有无头晕或者心悸? 2、体格检查 主要观察患者①神志:有无感觉迟钝、表情淡漠、嗜睡、意识模糊。②脉搏:了解患者的脉搏频率。③生理反射:瞳孔对光反应和角膜反射迟钝,腱反射迟钝。④皮肤和粘膜:观察患者有无颜面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三)心理状态  重度中毒患者度过危险期后,因迟发性脑病而出现悲观失望、自卑厌世的心理。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三 护理评估(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血液碳氧血红蛋白(COHb)测定 轻度中毒时为10%~20%,中度中毒时为30%~40%,重度中毒时在50%以上。(考点:CO中毒分度)2、心电图检查 重度中毒患者可因心肌缺氧性损害出现ST段及T波改变、心律。3、脑电图检查 中、重度中毒患者可见低幅慢波增多,与缺氧性脑损害进展相平行。4、头部CT检查 可见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四 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 与血红蛋白变性失去写携氧能力。2、急性意识障碍 与脑细胞严重缺氧、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3、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肢体受压及皮肤缺氧性损害有关。4、焦虑 与突然发病、症状危重、担心预后有关。5、潜在并发症 脑水肿。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五 护理目标 1、患者呼吸平稳,缺氧状态纠正,重要脏器未发生严重损害。 2、患者意识清醒,颅内压恢复正常 3、患者皮肤破损处得到有效的处理,未发生感染和组织坏死。 4、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情绪稳定。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五 护理措施(一)及时纠正脑组织缺氧,促进细胞代谢 1、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通风良好处,取平卧位,松解衣服,呼吸新鲜空气,促进一氧化碳排出,但需注意保暖。 2、评估患者一氧化碳中毒程度,纠正缺氧。轻、中度患者可采用面罩或鼻导管高流量吸氧(5L~10L/min);严重中毒患者应尽快采用高压氧治疗。 3、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幅度。 4、配合治疗  遵医嘱给予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的药物。如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辅酶A、大剂量维生素C、葡萄糖等。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五 护理措施(二)降低颅内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