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张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oc

发布:2017-12-28约4.8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1 年 2 月 第 24 卷 第 1 期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Vol124 No11 Feb. 2001 CN13 —1217/ F ISSN1007 —6875 张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刘巧芹 , 谢家平 , 赵淑芹 (石家庄经济学院 公共管理系 ,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 要 : 本文论述了张掖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 系 , 分析了张掖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 提出了相应对策 。 关键词 :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 可持续利用 中图分类号 : F32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26875 (2001) 20120090205 张掖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 位于甘肃省西北部 , 河西走廊中段 。它介于东经 97°20′~102°12′、北纬 37°28′~39°57′之间 , 东连武威 、金昌 , 西接酒泉 、嘉峪关 , 南越 祁连山与青海毗连 , 北越合黎山 、龙首山与内蒙古接壤 。辖山丹 、民乐 、临泽 、高台 、肃 南五县和张掖一市 , 国土面积 4119 万 km2 , 占甘肃省土地面积的 912 % 。1997 年底 , 总人 口 121181 万 , 其中农业人口 100 万 。 张掖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与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区位商计算结果来看 , 1996 年西北地区第一产业产值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全国 的区位商分别是 1122 和 1115 , 张掖地区在西北的区位商分别是 2101 和 1125 , 这表明 , 相 对于西北和全国 , 张掖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全区 80 %以上的人口 在农村 , 80 %的工业原料靠农业提供 , 农村购买力占社会购买力的 2/ 3 以上 ; 1997 年本区 国民生产总值 53141 亿元 , 其中第一产业 25140 亿元 , 第二产业 15102 亿元 , 第三产业 12198 亿元 , 由此可见 , 农业仍是其经济重心 , 工业基础薄弱 , 第三产业不发达 。但 1994 年 、1996 年 、1997 年工业总产值都稳定超过农业总产值 ,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 标志着经 1 211 张掖地区光 、热 、土地资源丰富 , 利用潜力大 张掖地区光热资源丰富 , 光质优越 , 但利用率低 , 利用潜力大 。大于和等于 0°期间太 阳辐射总量 、全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天津多 , 大于和等于 0°的日照时数为全国最高值区 之一 , 在 1 600~2 200 小时之间 , 与同纬度的地区相比仅次于敦煌和新疆 , 日照百分率 可达 70 % 。本区太阳辐射中多蓝紫光 , 光质优越 , 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 , 但在目前技 术条件 下 , 各 种 作 物 的 光 能 利 用 率 都 很 低 。据 测 算 , 本 区 小 麦 光 能 利 用 率 0179 % ~ 0198 % , 比理论值 6 %及世界高产区的实达值 4 %~5 %都低得多 , 如能提高 1 %~2 % , 农作物产量可成倍增加 , 说明本区光能利用潜力巨大 。积温较高 , 日温差大 , 有利于光合 积累 。全区耕地 281 万亩 , 还有 420 万亩荒地可供开发 , 其中宜农地 200 万亩 , 宜林地 100 万亩 , 宜牧地 120 万亩 , 土地资源丰富 。 212 张掖地区农业生产基础较好 张掖地区在全国农业综合发展水平较高 , 其中张掖市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 市) 和农作物秸杆青贮氨化养牛示范县 (市) , 与临泽 、高台同被列为全国粮棉生产大县 , 国 务院验收命名的平原绿化达标县 。农业劳动生产率 、粮食单产 、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 献率等反映生产发展水平的指标与甘肃 、西北相比均具有较好优势 (表 1) 。 表 1 1996 年张掖农业生产和科技水平与甘肃 、西北地区平均水平的比较 资料来源 : 中国统计年鉴 1997 、甘肃统计年鉴 1997 、张掖统计年鉴 1996 计算 范 围 项 目 张掖 甘肃 西北 农业劳动生产率 ( %) 9648 4883 5883 单位播种面积产值 (元/ 亩) 82319 41617 49116 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 kg/ 亩) 42816 18710 21910 人均占有粮食 ( kg/ 人) 46212 32910 37013 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 ( %) 7813 27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