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讲义5.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圳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与咨询中心.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课程讲义
第八讲 职业规划与社会适应
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一、职业??涯规划的含义
所谓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规划对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有充分的了解,知道自己的性向、追求的目标与能力所及的范围;同时,配合客观的环境评估到底什么样职业,最适合自己发展,且能够有弹性、有准备面对未来可能的变迁或是即将扮演的角色。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1、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2、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促进个人努力工作
3、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个人抓住工作的重点
4、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激发个人发挥潜能
三、大学不同阶段的职业规划任务
(1)大一:试探期
特征:新环境、新学习和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复杂化;目标缺失或模糊
规划任务:尽快熟悉、适应新环境、新学习和生活方式;融入新的集体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明确大学的下一步——就业、工作
策略指导:向老师和高年级同学请教;有选择性地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熟悉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开始接触、进行职业规划、树立职业意识
(2)大二:定向期
特征:环境已经熟悉,但对未来依然迷茫;有了相对稳定的交际圈子;对大学生活和就业有了自己的看法
规划任务:确定合适的定位;制定能力提升计划;对职业环境和职位进行探索
策略指导:全面分析自身特点;明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通过职业实践发现自己适合做什么;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3)大三:冲刺期
特征:开始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专业课的学习进入深化阶段;开始反思自己的规划,并进行调整。
规划任务:在不断实践中深化对自己的认识;有意识地进行能力、职业素养的提高和经验积累
策略指导: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多参加与专业和目标职业、职位相关的社会实践,相关职业资格证的考取
(4)大四:分化期
特征:面对抉择;对未来的思考更加现实;充满幻想和担忧
规划任务:就业、考研必须选择;检验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3年的准备是否充分;了解就业政策、学习就业相关的技巧和方法
策略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学习各种技巧(面试、简历);调整心态,以开朗而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挑战
生涯阶段的划分
1.成长期(约0~14岁)
2.探索期(约15~24岁)
3.建立期(约25~44岁)
4.维持期(约45~64岁)
5.衰退期(65岁后)
生活彩虹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
1.功利心理;2.安全心理;3.求名心理;4.急躁心理;5.求闲心理;6.求便心理;7.从众心理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1.择业期望值过高; 2.择业价值理念趋向商品化; 3.心理素质较差,抗挫力不足; 4.应变能力欠缺
大学生择业常见方法
a.自然发生法;b.目前趋势法;c.最少努力法;d.拜金主义法;e.刻板印象法;f.橱窗游走法;g.假手他人法
生涯设计的五种能力
1、了解自我的能力:兴趣、个性、价值观、能力、性格
2、辨析生涯信息的能力:政策、职业分类、专业发展
3、生涯决策的能力:选择排序、确定目标、去除障碍
4、推销自己的能力:简历制作、求职技巧、挫折应对、自我激励
5、适应工作的能力: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工作责任、职业道德
知己篇
(一)气质类型和职业
1. 胆汁质
特征: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反应迅速,心境变换剧烈,具有外倾性特点
适合的职业:体育运动员、企业改革者、航空、勘探、探险者、演说家、营业员等
2. 多血质
特征:活泼,热情,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容易变换,具有外倾性的特点
适合的职业:适合于抛头露面、出风头的和人际交往方面的职业。比如记者、律师、公关人员、艺术工作者、秘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