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城市道路线形综合设计.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学
1
建筑城市道路线形综合设计
§6-1 道路定线
道路定线是指把一条道路的平面位置在实地明
确肯定下来的一系列工作。
一、城市道路定线的相关内容和意义
总体规划:根据自然地形地貌、功能布局和
用地规划,初步确定干道的走向、平面转折
点、干道交叉口位置和坐标,明确道路功能
性质、路幅宽度等,也就是道路网规划。
详细规划:一般应进行红线规划设计,即根
据道路网规划已确定的干道走向、性质和路
幅宽度,进一步确定道路走向、位置、标高、
横断面组合以及主要交叉口和广场的安排等。
第1页/共33页
道路设计:其内容是在红线规划基础上,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和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 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平面、竖向线形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图。
道路定线, 是指把一条道路的平面位置在实
地明确肯定下来的一系列工作。它不仅要解决道
路本身的工程、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要充分考
虑道路与周围环境、城市建设现状的配合以及道
路景观等问题。一般包括纸上定线和实地定线两
个阶段。
第2页/共33页
纸上定线(路线勘测的初测阶段)
在比较精确的大比例尺(1:500—1:1000)
现状地形图上,根据道路网规划或红线设计要求
详细确定每一路段的具体走向、转折地点、弯道
半径、直线与曲线的衔接等。
实地定线(实地放线,路线勘测的定测阶段)
将上面已经确定的道路中心线准确地移到实地
上去。实地定线时,规划设计人员都应会同测量
人员亲临现场,先实地踏勘,然后详细定线。
第3页/共33页
1. 图解法:根据设计路线与地物的相对关系,在实
地先找到参照点后,再据此放线。障碍物较少、相
对位置精准度要求不高时,普遍使用。
2. 解析法(坐标法):预先将JD点和特征点坐标计
算好,再按坐标实地放线。计算工作量较大。
第4页/共33页
二、城市道路定线的原则
1. 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劣地、少占农田,反对大拆
大建和乱拆乱建。
2. 严格遵循技术标准要求:道路等级与路幅、横
断面、交叉口、坡度等。
3. 正确选定平面、纵断面控制点。
4. 合理布设直线、弯道及其衔接关系。
5. 远近期结合:特别是干道、重要立体交叉口用地
预留、旧城街道拓宽等。
主导纵坡:指道路中心线在结合实际自然地面起伏
、土石方填挖量最少情况下的平均自然坡度。从理
论上分析,就是要求一条干道各路段设计纵坡度的
加权平均值,应当尽量接近该道路起终点之间的自
然坡度。P120
第5页/共33页
第6页/共33页
§6-2 道路线形综合处理
道路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之间的组合比较复
杂,道路线形综合处理就是指结合地形、景观,从
视觉方面进行平面线形和纵断面线形的协调。
一、道路线形的基本组合
1.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的组合
2. 平面曲线与纵断面直线的组合
3. 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4. 平面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第7页/共33页
第8页/共33页
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的组合
此组合有利于超车和道路管线敷设,但是当长
度过长时,线形单调易使司机疲劳,依靠路旁绿
化、景观和沿线建构筑物设施来调节。
平面曲线与纵断面直线的组合
设计中应避免暗弯,由于视距较差,必需加大
平曲线半径,或者减小暗弯边坡高度,改暗弯为
明弯,减轻影响。
第9页/共33页
平面直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直线与凹曲线的配合有较好视距和效果,但凹曲
线长度不宜过短,以免产生突折感。特别是长直线
末端要避免插入凹曲线,防止陡坡错觉而动力撞坡。
直线与凸曲线的配合则往往导致视距条件差及视
觉的单调,连续可见长度随着凸形竖曲线半径的减
小而变短,当视距不良或不足时易出事故,应避免。
平面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比较复杂,一般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
20倍,线形较均衡。避免“单包双”。平曲线是明
弯时配凹曲线,暗弯时配凸曲线,“明凹暗凸”。
P127
第10页/共33页
二、特殊地段道路线形综合处理
(一)滨河路桥头道路的处理(略)
主要是桥下最小净空高度的保证、跨线桥与滨
河路的衔接(平交或立交)以及人行交通在桥头
处的组织(人行天桥、人行梯道等)。
第11页/共33页
(二)山城道路的线形设计
山城受地形限制,道路网多采用自由式布局,
在各组团或分区之间以一条或几条交通性干道相
连通。主要交通干道多沿着谷地或较平缓的山岗、
较开阔的阶地布置,其走向尽可能与等高线平
行,或者以较小锐角与之相交。如此布置,既可
减小土石方工程量,又有利于临街建筑物的布局
和出入口设置。但是地形起伏加大,有利地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