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B.doc

发布:2017-05-24约7.7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6 小石谭记 一文学常识 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致以,世称“柳河东”,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被成为“游记之祖”,其山水游记的著名代表是“永州八记” 二 1、顺序:发现石谭——谭中景物——小潭源流——谭中气氛 2观鱼和结束时的不同心情:观鱼和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为一乐一忧,乐其实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凄凉忧伤才是本文感情的主调。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排遣抑郁,但这种自然带来的环境之乐和生机之乐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凄凉忧伤的心境又流露出来。 3本文属于散文。 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用了白描手法。作者对小石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寂静,凄凉忧伤。课文始终贯穿一个“清”字。 5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写的,突出了小石谭水清、石奇、鱼活、溪水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凄凉忧伤悲愤。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全文的作用:不仅高度概括了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凄凉忧伤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7“谭中鱼可百许头”可否改成“谭中鱼百头”?不能。尽管谭中水很清,但是鱼是在游动的,人不可能把谭中鱼数清楚,只能用“可”“许”,不能用确数。 27 岳阳楼记 一文学常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诗文收集于《范文正公集》。本文主要用了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二 1、(1)第1段:写作缘由——叙述 描写 抒情 (2)第2——4段:描写岳阳楼景观 ①气象万千 前人感受 迁客骚人 ②淫雨霏霏 忧谗畏讥(悲) ③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喜) (3)第5段:政治抱负(议论)【劝勉自勉】 2洞庭湖全景可以用“胜状”“大观”概括,特点是壮阔浩渺。 3对“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理解:用反问句式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强烈地表达了自己要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与抱负 4二三段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先写景再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5 “若夫”“至若”对全文结构的作用:这些词解作“像那”“至于”,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圆润。 6作者写“悲”“喜”的目的是将这两类情感同下文的“古仁人之心”对比,引出议论,突出主旨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作者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的精神。无论环境有多艰苦,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伟大的抱负。 8“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互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借代对偶“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对偶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拟人夸张 9“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和前面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分别指什么内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迁客骚人看到不同自然景物所抒发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最后一段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从中可看出作者的政治抱负是什么?怎样理解这句话 议论。作者的政治抱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含义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 11、范仲淹与欧阳修的行为模式不同,但其精神实质是一样的,请谈谈他们不同与相同之处。 范仲淹是“进亦忧,退亦忧”(或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是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其精神实质都是体现了以民为本, 勤政爱民的思想。 12、写出本文保留至今的成语并解释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泰民安。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28 醉翁亭记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1、介绍醉翁亭得名缘由(写景: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情:乐(醉—山水)】 2朝暮、四时之景(写景:朝—暮、春—冬)【情:乐(景色变化)】 3四景四乐(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情:乐(酒、宴、欢、陶醉)】 4禽鸟(自由)游人(从太守游)太守(与民同乐)(衬托)【情:乐(乐其乐)】 三成语 1峰回路转: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2、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 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4、前呼后应: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 5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 四 1、21个“也”字的作用:舒缓悠闲的节奏,充满自得之感和层次感,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 2主旨:作者借游记表达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主旨句:醉能同其乐) 3“醉”的含义:①喝醉②寄情山水派遣抑郁③陶醉于与民同乐、山水之美、施政有方(乐:与民同乐) 4与《岳阳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