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双膜+混床系统处理热电厂锅炉补给水工程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采用双膜+混床系统处理热电厂锅炉补给水工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热电厂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电厂锅炉补给水的高质量和稳定性对于热电厂运行和发电质量至关重要。热电厂锅炉补给水通常采用离子交换技术进行处理,但针对不同的水质情况,单一的离子交换技术难以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采用双膜+混床系统处理热电厂锅炉补给水的方案。该方案基于现有的离子交换技术,通过增加反渗透膜来进一步提高水质,并采用混床技术实现高精度的处理,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在水质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热电厂锅炉补给水的处理效率和水质稳定性,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将采用实验和模拟两种方法进行研究。
1、实验方法:采用现场采集的实际热电厂锅炉补给水进行实验研究,建立双膜+混床系统处理流程,对处理前后的水质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分析系统处理稳定性。
2、模拟方法:采用商业软件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不同反渗透膜和混床操作参数进行模拟试验,优化系统设计,指导实验进展。
三、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结果包括以下方面:
1、确定适合该系统处理的反渗透膜和混床操作条件,优化系统设计方案。
2、实验验证双膜+混床系统处理热电厂锅炉补给水的效果。
3、对处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提出对热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技术的改进建议。
四、研究进度安排
本研究计划周期为12个月,预计进度安排如下:
第1-2个月:文献综述、理论调查、研究目标的明确以及方案设计。
第3-6个月:实验进行,样品收集、样品预处理、实验方案制定和试验设备的构建等。
第7-9个月:数据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基于数据和模型进行的深入分析。
第10-11个月:实验结果整理,撰写论文,提交科研论文第一稿。
第12个月:进行修改和完善,撰写论文终稿,完成答辩准备工作。
五、研究的意义与创新点
1、对于热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技术课题作出了新的尝试,同时也为其他相关领域的水处理技术提供了借鉴。
2、在处理效果、处理稳定性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实验探索,提高了以双膜+混床技术处理热电厂锅炉补给水的系统系统的处理效率。
3、明确了这个处理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耗时方案,并与一些其他研究进行了比较,为以后的治理和大水环境的管理提供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思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