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工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工作
药物基因组学 (pharmaeogenomies)又称基因组药物学或基因组药理学,是药理学或基因组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基因组或基因变异对药物在人体内吸收、代谢、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一门新学科。目前,很多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同样的疾病使用同样剂量的同一药物,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患者间基因的个体差异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差异直接导致患者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因而根据患者遗传背景,检测出患者的基因个体差异,选取正确的药物并确定正确的给药剂量,正是药物基因组学服务的目的。美国FDA于2007年首次批准了华法林的基因组学检测方法,用于判断其用量及敏感性。截至2011年,美国已有70余种药物说明书上注明要求根据药物基因组学信息,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结合国内外基因组检测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我院的实际情况,我院临床药学科与检验科现已开展质子泵抑制剂、氯吡格雷、华法林等相关药物基因组学检测工作。
1.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内容
药物基因组学主要是利用已知的基因组学理论,来研究人体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药物代谢酶、 药物转运蛋白、 药物作用靶点等基因多态性。它以药物效应和安全性为目标, 主要研究药物效应的个体性差异,并针对不同个体的基因型进行个性化针对治疗。
2.药物相关基因检测的适合人群
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接受某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如心血管药物、 精神病药物、 消化道药物、 抗病毒药物) ;有过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史或家族成员中有过药物不良反应的人;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经常接触有毒物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效果一直不理想,病情控制不稳定的患者;某些特殊人群:儿童和老年人等人群,适合作药物相关基因检测。
3.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方法
根据检测对象的不同,药物基因组学对用药指导的检测可以分为三类:即药物代谢酶基因检测、药物转运体基因检测、药物靶点基因检测。我院药物基因组学检测主要通过药物代谢酶基因检测从而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
药物代谢酶的种类很多,包括氧化、还原或水解I相酶和负责结合反应的II相酶。I相酶中的细胞色素P 450酶系 (CYP450 )参与了临床上90 %以上的药物代谢,不同的P450家族成员对药物代谢有不同的影响。如果药物代谢的药酶发生变异,则可引发血药浓度的显著变化从而改变了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
已知参与药物代谢的药酶众多,因基因多态性的编码影响,将其分为 4 种:正常代谢型( extensivemetabolizer,EM) 、 慢代谢型( poor metaboliser,PM) 、中间代谢型( intermediate metaboliser,IM ) 和 超快代谢型 ( ultra- rapidmetaboliser,UM)。无疑,临床重点关注的是携带 UM 型和PM型的患者,即使用标准剂量,前者因迅速代谢、血药浓度显著降低而使治疗无效;后者则因难以代谢、血药浓度急剧升高而易发生中毒!
临床所用药物又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原形活性药物(parent drugs) ,用后即可生效,但其代谢失活却必须有药酶的参与;另一类药物为前体药物( pro- drugs) ,原形无效,必须在体内经药酶代谢后变成活性药物方能发挥作用, 两类药物的共性是都需要药酶, 一旦药酶因基因变异或受抑使其活性发生变化时(如失去功能) ,这两类药物的作用结果则大不一样,前者因不能代谢失活,血药浓度逐渐增高而易发生中毒,如华法林、PPI制剂;后者如可待因、氯吡格雷等前药则因不能活化而无效,值得注意的是, 如前体药物被携带 UM 药酶基因多态性的患者服用,其结果不但不是无效而是相反,因更多地将无效药物变成为有效药物而发生中毒!
4. 药物基因组检测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意义
药物基因组学是以药物效应与安全性为目标,研究各种基因突变与药效及安全性的关系,从而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1) 用药物相关基因检测技术来检测对药物治疗作用具有敏感性或抵抗性的患病人群基因, 可以作为患同种病种的不同患者用药时的参考指标;(2) 对患者先行药物相关基因检测,再行用药,则有可能实现对患者的个体优化治疗,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 检测患者的治病基因多态性对指导合理用药也有意义, 因为与疾病相关的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也可引起药物代谢能力的改变,如果患者存在于所患的基本相关的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则临床上用药应注意剂量的调整, 否则多态性致使代谢酶的活性下降,会直接或间接引起不良反应;(4)药效相关基因检测与药物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在联合用药时,有些药物的代谢受到相同亲环素蛋白( CYP) 异构酶的催化,影响联合用药的药物代谢过程,或者导致药物的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