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与创意发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休闲农业与创意发展
(本文是2010年3月9日在都江堰乡村旅游论坛上的发言)
?
导言:排头兵
??? 成都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到现在已经25年了,在25年的过程中,成都也在不断摸索,不断提升。今天召开这个论坛,实际上标志着又一次转型,又一次发展。两天以前,农业部和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一个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的协议。这个协议里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作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休闲农业应该成为排头兵,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着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成基础设施良好、特色优势明显、农业产出高效、综合改革完善的示范区。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
1、过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从成都起源,25年过程中,农家乐已经三次升级。现在,农家乐星火燎原,在全国普及,不计其数。近几年,换代产品产生,乡村酒店开始发展。
现在有三个概念,一个叫农家乐,一个叫乡村旅游,一个叫休闲农业。我的看法是这样,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乡村旅游是一个国际概念,无论是在欧洲、美国、日本,基本上都是乡村旅游的概念,但是我们中国人创造性出了一个农家乐的概念,实际上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初始阶段,是一个起步。现在整个成都,尤其是都江堰,经过灾后重建,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模式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市制宜。形成了自然、延伸和多样化的格局。现在形成了六种基本模式 :一是农家乐,是普遍模式。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许多城市周边都已经建立,产业交融形成了良好的效益。三是农业新村的开发,全国也有了一批典型。四是古村落的利用,形成了热点。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云阳梯田等。六是与景区兼容,依托景区,谋求新格局。
此外,还有三种延伸模式。一是观赏农业、采摘林业,追求新鲜的收获体验,家庭化方式。二是休闲渔业、体验牧业,强化差异性,挑战性强,竞赛化趣味。三是农村房地产,构造主题村,形成休闲房产,景观地产;生态房产,;田园地产;文化房产,;主题地产;酒店房产,核心地产。
3、发展阶段
——对资源的简单利用
——对资源的综合利用
——对资源的深入开掘
——创造新的资源
4、目前的特点
——总体规模大
——单体规模小
——种类繁多
——丰富多彩
按照刚才刘书记讲的,都江堰大体上已经达到了国际乡村旅游的概念,为什么还要提休闲农业?这应该说也是中国的一个特色,因为中国人多,不成规模不足以支撑农村,不成业不足以养活农民,所以在中国就必须要强调这个“业”字,由此也就生成出了休闲农业。严格地说,农家乐也好,休闲农业也好,都是乡村旅游的范畴,可以说乡村旅游是农家乐的一个提升版,一个高级版;而休闲农业是乡村旅游的一个发散版,一个扩大版;这就是大体上的关系。同时,既然称为业,就意味着它比农家乐的组织化程度一定要提高,如果没有相应的组织化程度,就谈不上休闲农业。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也还是有所不同,这也是一个需求发散的结果。
二、转型升级
1、需求的发散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景观和景区观光为主要诉求;乡村休闲是以休闲为乐、娱乐为主要诉求,这是两类不同的诉求,需求模式是不同的,经营模式也是不同的。简单地说,乡村旅游是逛;乡村休闲是待,是玩,这是本质性的区别。这也恰恰是现在各地乡村旅游发展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多数地方就是农家乐去一趟吃一餐饭完事了,所以要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发散。
总体来说,乡村休闲的需求可以归纳为六句话,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我们就是要在这样的需求基础上,培育乡村旅游的发散版,扩大休闲农业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
2、模式的选择
作为世界性现象,随着工业化发展,乡村凋敝是普遍的。但随着后工业化的发展,乡村休闲的吸引力正在逐步提升,这也成为乡村重整的必由之路。
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几种模式。一是苏格兰乡村,崇尚自然。二是西班牙古堡,模式创新。三是日本北海道:突出优势。四是法国大巴黎,构造城乡一体化格局。在世界各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选择乡村休闲,培育乡村休闲的吸引力,变成了一个共同的诉求。目前有做得非常好的,也有做得非常初级的,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看到了这条路,而且把它视为乡村重整的必由之路。这条路必然是一条康庄大道,但是怎么走,需要各地研究各地的具体的情况。
3、中国的要求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从中国来说,发展休闲农业,形成一系列新的功能,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我们很难用西方的模式直接套过来,因为西方人口少,一家一户做的东西就很棒,如果能够形成一个小村子,很大程度上就能变成精品,我们现在还达不到。我们首先要从功能入手来培育这个产业,所以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农业的新的功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