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壤形成基本规律-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df

发布:2021-11-16约4.0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试论述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 答: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是,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 ①、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及其对土壤形成影响 A 、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岩石经过风化,其产物通过各种形式的剥蚀和搬运过程堆积在 低洼的地方成为沉积物, 并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 经过固结成岩作用成为沉积岩, 再经地壳 运动抬升出露于陆地表面。这个以地质历史为周期的过程称为地质大循环。 B、对土壤形成影响:大循环中以岩石的风化和风化产物的淋溶剥蚀过程与土壤形成的 关系最为密切。 风化过程表现为原生矿物的破坏以及其中养分的释放, 它对土壤系统是一种 重要的输入过程; 而淋溶剥蚀过程对土壤系统来说则是一种输出过程, 它使系统中的物质流 失,使有效养分不能集中于土壤表层。 ②、生物小循环及其对土壤形成影响 A 、生物小循环: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对立统一的过程(即通过植物从土壤中选择吸 收所需的养分并储存于活质中, 再以残落物的形式归还给土壤, 并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而重新 进入土壤中的过程) 。这个循环的范围相对较小、效率高。 B、对土壤形成影响:在土壤形成与发育过程中涉及生物小循环中的吸收、归还和分解 三个环节的物质流通。 ③、二者之间的关系 A 、生物活动过程是与土壤物质淋溶、流失作用相抗衡的调节机制。这是由于地质大循 环中风化过程与淋溶剥蚀过程对土壤系统养分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不协调, 而生物活动可以调 节二者之间的供求矛盾, 生物过程由于速度快、 效率高, 它既能把风化释放出来的有效养分 保存于土壤中。 B、地质历史上来看,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终也将纳入 地质大循环的行列之中,没有地质大循环就没有生物小循环。 可编辑 . 概言之, 地质大循环乃是土壤形成的基础, 生物小循环则系土壤形成的核心。 在土壤肥 力的发生发展中,生物起着积极主导的作用。 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点) ①、海洋本身构成了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 ②、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海洋是到达地表的太阳能的主要接收者和蓄积者海水冷却 时将向大气散发大量的热、 增温时将从空气吸收大量的热) ,海洋借助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 交换过程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地理现象。 ③、海洋的是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 ④、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交换过程 A 、蒸发和降水是海气之间的水量交换,伴随着物质的交换,还有能量的传输和交换半 因此蒸发既包含在水量平衡中, 又包含在热量平衡中, 入它成为联系水热平衡的纽带。 蒸发 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 因而它们即影响海水的温度, 又影响海水的盐度, 从而也影 响到海水的密度,这是导致大洋温盐环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B、海洋与大气之间还进行着多种气体的交换, 如二氧化碳的交换就对气候有重大意义; C、海洋与大气之间也进行者广泛的固体物质交换。陆源物质、火山物质、宇宙物质通 过大气进入海洋,构成海洋沉积物重要来源;由于海浪花破碎和海水气 [泡破裂等原因,海 水中的盐粒会进入大气参加水循环。 ⑤、洋流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A 、洋流对热量的输送,如北大西洋暖对沿岸气温的影响; B、洋流对降水的地理分布的影响。暖流影响区气旋发育,降水往往较多;寒流影响地 则往往发育反气旋,降水比较少,以致成为荒漠,如秘鲁寒流对沿岸的影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