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地整合——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综合开发研究院.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4年第20期 总第070期 年8月3日编印
腹地整合——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区
刘蓉 李津逵
一个国家首先融入世界经济的是沿海城市,他们相对内地
先一步开放,在开放中求得了发展,形成了经济实力较强的城
市群。内陆地区,同期缺少经济发展的引擎,与沿海城市群的
差距逐渐加大。在这种情况下,腹地整合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沿海城市群需要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不断开拓腹地市场、资源
空间,而内陆地区则需要通过沿海城市群融入世界经济,最终
增强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节点。
腹地整合不能完全依靠市场经济,区域中的各个地方政府要为
整合提供制度、信息、金融、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衔接服务。腹
地整合过程中需要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能量级,增强其辐射能
力。
1
一、腹地整合是一国城市化的重要阶段,区域格局、人口空间
分布将会在整合腹地的过程中出现新的图景
腹地整合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纽约成
为国际性大都市和它通过伊利运河、中央-哈得逊河铁路不断
开拓内陆腹地市场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鹿特丹港口能成为欧
洲的门户,也和它通过莱茵河、新航道把欧洲内陆和沿运河经
济区牢牢锁定为自己的经济腹地有着紧密的联系。世界级的城
市需要世界级的腹地,港澳加上珠三角地区组成的大珠三角地
区要成为南中国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发展广阔的腹地空间势在
必行。
1.对腹地的整合决定了沿海城市群的地位,决定了区域的
综合竞争力
纽约整合腹地的几个重要城市,改变了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雄并立”的局面。在与新奥尔良对腹地的争夺过程中,纽约成
为国际性中心城市,新奥尔良只能成为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19世纪初,纽约与波士顿、费城的人口相差无几,而且,
他们都在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积累了雄厚的商业资本。但进入
19世纪以后,纽约改善了交通及与内陆地区的多渠道联系,积
累实力,蓄势待发;伊利运河这条水运大动脉将他们与纽约联
为一体,中央-哈得逊河铁路的建成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联系,
纽约经济腹地向大湖区及其以西的广袤而富裕的农业区推进,
成为大湖区的出海口和欧洲入美门户,成为连接美国东西部的
商业枢纽,成为美国东北部经济核心区。
在汽船和运河时代到来之前,地处密西西比河河口的新奥
2
尔良丝毫不用担心它的地位,它几乎是内陆地区对外联系的必
经之地,它在出口贸易上长时间居第一位。伊利运河和宾夕法
尼亚运河的开通使贸易的南北流向被东西流向取代。纽约在对
外贸易上逐渐超过了新奥尔良,新奥尔良失去了原来属于自己
的贸易腹地。
鹿特丹港将欧洲内陆和沿运河经济区整合为自己的经济腹
地,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和“欧洲门户”。鹿特丹的世界第一大港
和“欧洲门户”地位奠基于19世纪60年代。13世纪时它还是莱
克河支流鹿特河口堤坝上的渔村。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
大发现以后,世界海运和贸易重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北大西洋沿
岸,北大西洋航线成为世界最繁忙的航线。19世纪德国完成产
业革命和实现工业化之后,莱茵河成为世界最繁忙的内河航线。
处在这两条航线交点上的鹿特丹由此获得了崛起之机。加上
1866-1872年从鹿特丹到荷兰角人工航道——新航道的开凿,
使鹿特丹获得北海众多海港中的鹤立地位,莱茵河沿岸水运物
资的 3/4都是经鹿港河海转接,被称作“欧洲门户”,将欧洲内
陆和沿运河经济区牢牢锁定为自己的经济腹地。
2.沿海城市群对腹地的整合决定了腹地的发展机会
沿海城市群较之腹地先一步融入了世界经济,他们对腹地
的整合决定了腹地的发展机会,单由腹地构筑的“经济世界”
不能融入“世界经济”。
西南五省六方构建的“经济世界”没有核心城市带领融入
“世界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曾经把西南五省六
方(桂、黔、川、滇、藏、渝)作为一个经济区域,但是这样
的经济格局只是原来省区经济的组合,没有从全球化的角度来
看待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经济世界需要有核心城市的带动,
通过核心城市引进国际或域外资源、产品、技术和信息,由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