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碎片时间中的拾荒者.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闻客户端
——碎片化时间中的拾荒者
最早听到“碎片化”一词的时候是刚刚关注微博不久,当时的宣扬者表示微博140字短内容阅读,让用户开始习惯于阅读零碎的、精简的文字,长内容开始变得不再促销。而事实上碎片化时间,也就是人们生活中不用进行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时候的沉余时间,通俗地讲就是类似于上厕所,等公交车等“无所事事”时候的时间。
智能手机用户在这些非常零碎但是总量相加后却惊人的碎片化时间里面都会做些什么?拿一本书、听一首歌打发时间已经不再现实——智能手机单是在便携性和易操作性上就很容易打败这些传统方式。那么用户这部分时间到底是用来做什么了?
无非几种:1)依旧习惯于传统地在地铁站取报纸阅读;2)手机变成碎片化的游戏机;3)看电影、视频;4)电子书阅读;5)刷SNS。
打游戏和看电影视频对于年轻用户来说可能吸引力更大,但是一旦在比较拥挤的空间中这两个就变得不那么轻便容易操作,而且和电子书一样,没什么事情比做到一半或是看到兴奋点上却不得不面临着下车更令人不舒服的了。而来自于新闻报纸阅读和SNS的精短内容的阅读似乎更吸引人——因为内容足够短,篇幅不长用户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很快阅读完。而对于SNS——没有几个人愿意刷的时候旁边一群人因为空间不足而被迫挤在旁边看着吧?怎么说SNS都是一个私密性很强的东西。
但是传统的报纸因为是面向最普通的受众,所以不要奢望其内容有多精彩,能够喂饱自己的阅读兴趣;而且最重要还有一个问题——报纸的份数尽管不少,但是不要抱百分之百的希望能够取的时候一定会有。所以,传统的报纸阅读受制于数量和质量,无法填充太多人碎片化的时间。
那么,有没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是YES。如果说用户散沙般的碎片化时间,尚未被开用被利用,如同一被无奈丢弃的座荒原,那么新闻客户端便是随身出行的拾荒者。新闻客户端和类此应用(如今日头条和内涵段子等)应运而生。其一,立足于移动互联网的资源,其数量是无限的,人手一份轻而易举;其二,其具备新闻阅读的短、精、美,能够很大程度上满足碎片化阅读需求;其三,利用随时移动在线特点定时刷新内容,突出新闻之“新”。
鉴于以上所述,一款好的新闻客户端,应该至少具备哪些特质才能算一个合格的“拾荒者”?个人觉得至少做到以下四点——
内容足够短小精悍,能够激发阅读兴趣,五分钟能够阅读完的绝对不会六分钟;
可以离线。在天朝,流量费用依旧不菲,尤其是带图的。不过wifi无线尚可;
能够用户定制内容,产生个性化的内容。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阅读兴趣不尽相同,能够定制内容将会降低用户自己在海量新闻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内容的筛选成本;
收藏或分享功能。对于喜欢的内容不能及时地收藏进来或分享出去,如同爱吃的美食只能吃一次那般难过。
这四点在技术上都不难实现。而这个市场的潜力和流量是巨大的,所以,门户版SNS(sina-neteasy-sohu)来了,BAT来了俩——百度,腾讯,还有一众奋斗在厮杀前线的小牌阅读app……
下面就四款新闻客户端的综合体验来进行探求客户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搜狐新闻,百度新闻,网易新闻,腾讯新闻(按照安装时间来的)。
综合:基本满足了合格新闻客户端的基本要求
新闻的高度订可定制化,能够很好地满足用户的碎片化阅读需求。新闻客户端最重要的就是内容。四款app内容都很丰富及时,并且分类比较全面:头条(最新)、娱乐、军事、互联网、社会、体育、女人等,基本能够满足用户阅读和获取信息的需求。本来一打开这些新闻客户端就会有大量的信息压扑面而来,但是用户高度的可定制,给了用户极大的选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内容的加减法,一来提高了自己的阅读效率,降低筛选掉不喜欢内容的成本,二来减轻了过多内容带来的信息压,使得碎片化时间可以被填充,但又不至于被填充得过于饱满以至于有所沉余。
自媒体的引入,大大丰富了用户可选择内容。四大新闻客户端都进行了自媒体的引入,设置了专门的可订阅选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除了新闻之外的内容喜好来进行主动的订阅,订阅后就可以及时地受到来自自媒体的内容更新推送。这个可以说是击败传统纸媒报纸的一个大杀招,并且是一个有利于三方的事情——对于自媒体来说,能够增多一个宣传自己的场合,当然再好不过;对于用户来说再也不用专门打开各自为政的app进行阅读当然很方便快捷;而新闻客户端本身来说,自媒体能够带来更多更好玩的内容,丰富自己的内容是其一,能够利用自媒体的内容吸引更多的用户入住无疑会扩大自身的流量,增加用户粘性。
离线功能,让用户将自己想个性化内容带着走。不论是新闻还是自媒体的内容都会产生大量的图片视频,这些内容在线看会很损耗流量,而家庭或是工作的wifi几乎是零成本,所以离线功能就显得很有必要。正是因为离线下载的功能,才使得用户如同随身携带着报纸。不过就是在离线上下载上,各家客户端提供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