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1-31约4.15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XX/XXXXX—XXXX

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的术语与定义、工艺流程、苗床准备、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秧苗起运等。

本标准适用于南方双季稻区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543.4农作物种植检验规程发芽试验

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育苗盘

用于水稻大钵体毯状苗专用软塑穴盘育苗。育苗盘下部分为钵体,上部分为毯状,9寸育秧盘,规格为:长580±5.0mm,宽度为280±5.0mm,总深度26mm,其中钵体深度14mm,钵体上口尺寸为横向20mm,纵向19mm,总钵孔数14×30=420穴或14×31=434穴;7寸育秧盘,规格为:长230±5.0mm,宽度为280±5.0mm,总深度26mm,其中钵体深度14mm,钵体上口尺寸为横向20mm,纵向19mm,总钵孔数12×31=372穴。

3.2苗床

在育秧田或育秧大棚内,铺放育秧盘的地方。

3.3水稻精量穴播育秧生产线

采用机械化的方式,一次完成水稻育秧秧盘的铺底土、精量对穴播种、覆表土等工序的作业生产线。

4工艺流程

2

DBXX/XXXXX—XXXX

图1水稻大钵体毯状苗育秧工艺技术流程

5苗床准备

5.1苗床选择

选择地势较高,灌排方便的稻田做苗床;或在育秧大棚内。

5.2苗床结构

苗床的宽度根据育秧盘的长宽而定,以横放两个或坚放四个为宜,苗床的长度依秧田长度而定。一般苗床顶面宽130-140cm,早稻需要覆膜时床面宽度适当加宽,在床与床面之间开出上宽30-40cm,底宽20cm,深20-25cm的排水沟,排水沟的底面应高于田间排水渠,便于排水,整平并压实床面即可。苗床结构尺寸如图2所示。

3

DBXX/XXXXX—XXXX

图2苗床结构尺寸示意图

5.3无纺布铺设

为防止育秧盘底部窜根,在床面铺放一层25-30g/m2的无纺布。

6品种选择

6.1选择经省级以上审定或认定通过,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强、生育期适宜,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稻种。

6.2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中常规稻良种级标准。

6.3每批次育秧品种超过一个以上应有明显标志,严防混杂。

7种子处理

7.1发芽测试

按照GB/T3543.4的规定进行,稻种在20~30℃或30℃恒温条件下测试,第5天做初次计数,第14天做末次计数。常规稻种子发芽率要在85%以上;杂交稻种子发芽率要在80%以上。

7.2晒种

浸种前晒种1d-2d,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增强种皮的透性和酶的活性,提高发芽率。

7.3选种、消毒、浸种

7.3.1采用风选或比重选方式去除秕谷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

7.3.2选种比重液的配制时可在100kg的水中加入20kg的盐,配成比重为1.13的选种液,也可

用泥浆水配制比重液。

7.3.3比重测试方法可用新鲜鸡蛋浮在盐水、泥水上,当露出5分硬币大小时即为所需比重;也

可利用比重计进行测量,比重值为1.1-1.2比较适宜。

7.3.4选种时每次放入种子量以不超过选种液的一半,充分搅拌后捞出秕谷和漂浮物,然后捞出饱满种子再用清水洗两遍。

7.3.5为预防种子带病菌需进行种子消毒,可用35%恶苗灵250倍液浸种48h;或用97%巴丹2g

兑水600倍,再加0.3%的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搅拌均匀浸种48h;或用0.5%稀盐酸溶液加0.3%的1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搅拌均匀浸种48h。浸种时液面应高于种子15cm~20cm。

7.3.6可结合化控浸种,用50ppm-100ppm多效唑溶液浸种48h(每50kg药液浸种40kg);或用烯

效唑1g-2g兑水1kg,浸种1kg,早稻浸种12h,晚稻浸种5h。催芽以50%种子露白为宜。

7.4催芽

8基质和营养土制备

4

DBXX/XXXXX—XXXX

8.1基质

基质应与当地条件匹配,并与营养土混合使用,配比为1:1或2:1。基质使用前,应进行适用性试验,验证基质能否满足当地育秧要求。

8.2营养土制备

8.2.1采土

应在旱季采备稻田土、或鱼塘、沟渠清淤土作为育秧营养土。

8.2.2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