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服饰的起源形式与礼俗.PDF

发布:2018-11-25约3.7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讲 中国服饰的起源、形式与礼俗 教学目的: 通过介绍中国服饰的起源与演变的动因、中国传统服装的两种基本形制、中 国古代的礼仪与礼服,使学生对中国服饰有综观的印象,以利于以下章节的讲述。 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服饰的起源与演变的动因。 2、中国传统服装的两种基本形制。 教学难点: 1、中国古代的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2、中国古代的礼服:祭服、朝服、公服、常服、丧服、戎服。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PowerPoint课件,期间穿插视频材料、相关音乐曲目和挂图, 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 逻辑思维能力。 学时安排: 1、“中国服饰的起源与演变的动因”安排1学时。 2、“中国传统服装的形式”与 “中国古代礼仪与礼服”安排1学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讲新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思考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服饰的起源是什 么?其二,中国传统服装是什么样子呢?总结同学的回答,进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中国服饰的起源与演变的动因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着装的,这仍然是一个令人费解之谜。从我国的考古 发现来看,18000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并且已可确凿地证明,我国在6000年前已开始纺纱织布。总之,人类的史前服饰 经历了漫长而丰 的演变过程。其主要过程为:①涂身,如用赭石装饰身体。② 用动物毛皮覆盖身体。③动物毛皮经过某些加工缝制,以用于保暖和便于运动。 ④经过纺织的织物用于遮盖身体。⑤织物经过缝制而做成衣服。 服饰是构成人类日常生活的物质文化之一,与吃、住同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今天,衣着对我们来说,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就如同口渴喝水、饥饿吃饭一般自 然平常。因此,很少人去考虑过它的起源。早期的人类,都赤裸着身体,至于后 来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开始覆盖身体?从古希腊时代一直到目前,就存在着几个 让人争论的说法:即保护说、羞耻说、吸引异性说、避邪说、装饰说等5大论 。 (一)保护说 适应环境的保护功能。衣服具有保护身体的功能,也是我们无法否认的。譬 如北亚、中亚地带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或南美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亚等寒带地区, 由于寒冷程度已超越人体的适应限度,因此居住在这些地区的民族都有独特的御 寒衣物;此外,居住在阿拉伯干燥地带的人,为了防御仲夏高达摄氏45度的气温, 全身裹着衣物,以防皮肤被阳光灼伤。 由此可知,人类在绝大部分的自然环境中,真正需要衣服的地方并不多。可是裸 体生活的民族,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而逐渐减少;衣物所以普遍,可能不是由于 自然环境的影响,而是受到其他社会文化的左右。 (二)羞耻说 所谓羞耻,即是人类所特有的难为情的表现。其他动物虽然一丝不挂,却没 有这种难为情的感 。有人认为,衣服的起源是由于人类天性中所共有的羞耻感, 驱使人类制作衣服来遮蔽躯体,这种论 可能来自于 《圣经》亚当与夏娃用树叶 遮蔽下体的说法。遗憾的是,这种理论也仅仅是传说而已,并没有具体的证据可 显示其传说的真实性。 在东方的一些国家中,王宫里的女孩在12岁以前,连自己的母亲也不能看到 她的脸,但是她的衣服却是用透明的织物做成的,任何时候都能看到身体的全貌。 可见,羞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观念,会随着时代和地域的不同而改变。因此,羞 耻应该说是一种习惯,而不是天生、固有的特性。然而,当遮盖身体的某一部位 已成为惯例时,这些部位就会引起注意;如果平时遮盖的部位突然暴露出来,他 就会感到自卑、羞耻,担心被同伴耻笑。 (三)吸引异性说 有些社会学家相信,衣服的起源是为了吸引异性,并且与身体部位有相当密 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熟悉的事物不会引起好奇,隐藏的东西反而容易激发人们 的好奇心。比如,稍稍披上一 遮盖的东西,但还隐约可见体形,就比全裸更诱 人。如果一个漂亮的东西,像首饰或花,放在身体的某一部位,人们立即会被这 部位所吸引;宝石嵌镶的戒指或项 会引起人们注意漂亮的手和前胸,闪亮的鞋 扣会吸引人注意雅致优美的脚。如不经装饰,这些部位很难惹人注目。有人指出, 当人类处于不穿衣的时代,人体各部位并不会引起特别注意;后来,为了引起注 意而在人体某些部位附加一些挑逗性装饰的作法,才应运而生。 (四)避邪说 几乎所有的原始人皆受自身信仰的支配,并且这种影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