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说明解读——梁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微调条目,优化三维目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标准》进一步强化了物理知识了跟生产、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知识的实践应用。增加了以下内容: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修改内容 四、适当综合、拆分,使内容集中协调 修改内容 原(实验)稿 现(修订)稿 (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例1. 阅读有关的科普资料,了解超导现象以及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电等方面可能的应用。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例2. 收集有关信息,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 1.4.1 通过收集信息,了解一些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新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例1.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2.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例3.了解纳米材料的一些特点,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科学探究”的主要变化 修改内容 五、“科学探究”的主要变化 修改内容 五、“科学探究”的主要变化 修改内容 一、正确实施科学探究 学生的科学探究跟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在目的上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学生的科学探究把提高能力作为重要目的,而不完全是探究的结果。 《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正确认识科学探究的目的 修改实施建议 2.处理好课堂中科学探究教学中的两个矛盾 ●课堂时间少和探究过程多的矛盾 ●学生“自主”和教师“指导”的矛盾 解决办法:侧重部分环节 一、正确实施科学探究 修改实施建议 课内的探究 课外的探究 能力目标 ●在课内完成,各要素不能面面俱到,只能侧重部分要素。 ●在课外完成,时间机动而且充裕,可以经历完整探究过程。 课题内容 ●按教材的进度,探究《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科学内容项目。 ●不受《标准》和教材约束。其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课题提出 ●由教材的内容和进度决定。 ●可以由学生自主决定。 探究能力的形成 ●通过不同课题侧重不同要素,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深入和全面的发展。 ●整个初中物理课只完成几个大的课外探究项目,通过完整探究过程,发展全面的探究能力。 3.体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的不同特点 一、正确实施科学探究 修改实施建议 4.《标准》用实例消除教师困惑 《标准》原有科学探究实例两个,在当时情况下,实例的的编写目的,是增强对科学探究要素的认识。 一、正确实施科学探究 修订时,只保留了其中一个作为课外探究的实例;重新撰写了两个,作为课堂内的实例,引导教师认识:课内的探究和课外的探究有什么区别?案例是怎样处理上面所说两对矛盾的? 新案例 原案例 修改实施建议 5.对科学探究项目能力要求进行规划 发现问题: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一、正确实施科学探究 猜想、设计实验: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数据: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分析与论证: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修改实施建议 二、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 《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完善了关于发展性评价的概括,明确指出: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1.我国物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关于学生评价的发展历程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学生评价的修订 修改实施建议 二、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1.我国物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关于学生评价的发展历程 (2) “评价建议”把评价的实施进一步落实在操作层面上: ●强调了发展性评价的指导思想 ●明确了评价的三维目标内容 ●对多种评价方法的使用作出了说明 ●提出了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学生评价的修订 修改实施建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义务教育“发展任务”的重要内容,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应该“调整教材内容、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