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论文高职CAD类课程教改与产品设计创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职CAD类课程教改与产品设计创新
摘要:随着我国成为位于全球前列的工业产品制造业市场,通过产品设计创新来提升产品的显性价值变得至关重要。pro/e软件为cad软件的主流软件之一,为培养满足企业所需的工业设计人才,文中以pro/e课程教学为例,首先提出对传统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而改革就要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材、教学内容设计等进行分析;其次结合产品设计创新案例介绍了如何使创新教育走入课堂。
关键词:pro/e;产品设计;创新;教学改革
中国已经成为位于全球前列的工业产品制造业市场,但很多企业存在过于模仿与引进、图省事、走捷径的现象,设计的粗陋使中国制造的产品成了低质低价的代名词,只有重视产品设计创新才能令“中国制造”提升产品的显性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要与企业接轨,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将宽厚的基础知识转化为创新能力的本领。
pro/e软件是美国ptc公司推出的参数化建模软件,是一套由设计到生产的机械自动化软件,已成为机械、电子、家电和航天等行业最流行的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软件之一,是从事模具设计、产品设计、结构设计、机械设计等专业方向的有力工具,是主流cad软件之一。本文以pro/e课程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通过教学改革,使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进入课堂。
一、教学现状
目前,pro/e课程的课堂教学不能为学生的思维拓展空间,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出的人才呈“千人一面”的状态,存在学习内容与工作要求脱节、学生职业意识和相互协作意识薄弱、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与企业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为培养企业所需的掌握pro/e软件应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人才,必须加强pro/e课程教学改革与内涵建设。
二、教学改革
通过深入机械、模具、汽车等企业调研和企业人员访谈,了解了企业所需的pro/e人才涉及的技术岗位主要有产品设计师、结构设计师、模具设计师、机械工程师、数控编程员,并对这5类工作岗位对应的能力要求进行了归纳、整合、提取,以获得工作岗位对应的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解决学习内容与工作要求脱节的情况。
1.教学目标
pro/e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基本达到在无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运用pro/e软件完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设计,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及工业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同时为学习其他三维建模软件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数控技术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已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知识,会使用autocad制图。教学对象存在如下特点: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软件应用能力有差别、制图基础有差别;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部分学生有较强的依赖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弱;学生对本课程比较有兴趣,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学生有一定的创意;学生乐于尝试,乐于挑战。
3.教材分析
pro/e软件应用现有的教材一般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在一些理论讲解的教材中,一般是讲完一系列命令后,再进行实际操作,这些命令会使学生觉得很枯燥,没有真实感,而且难以记忆,而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比较少。
(2)在一些实例讲解的教材中,软件的使用和绘图技巧,不够全面和有条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按照教材实例一个一个指令学,依样画瓢似地囫囵吞下这些硬灌进来的内容,往往遇到一个指令不会,学生就放弃继续学习,停滞不前,缺乏兴趣。这种教材编写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教师应在充分读懂和读活pro/e教材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课程内容设计采用“项目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遵循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和典型职业工作顺序,主要分为草图绘制、三维建模、产品装配、机构运动仿真、工程图制作、模具设计6大模块。
4.教学内容设计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兴趣是需要培养的。首先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教会学生pro/e软件的基本操作。当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操作后,若不经过巩固、提升、实践创新的阶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将不能调动,而原本掌握的基本操作也将会被遗忘,更别谈利用pro/e软件来解决面向未来职业,面向实践生活的各种实践性问题。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不断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设置体系应体现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阶段,教师展示跟项目相关的以往学生的优秀作品或产品设计模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