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维修电工理论培训教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级维修电工 理论培训教材 全有文档 §2.基本放大电路 一.共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P.136图9-1(a) 1.三极管V:放大电路的放大元件,是电流控制 元件。 2.集电极电源UGB:直流电源, 一般为几~几十伏 作用:(1) 为输出信号提供能量。 (2) 保证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以及发射结 处于正偏状态。这样才能使三极管起 到放大作用。 3.集电极负载电阻Rc:一般为几~几十千欧。 作用是将集电极电流变化成电压信号,以 实现电压放大。 4.基极电阻Rb:一般为几十~几百千欧。 作用是提供适当的基极电流,使放 大器有适的工作状态。 5.耦合电容C1与C2:一般为几~几十微法 作用:(1) 隔直:C1隔断放大器与信号源 之间的直流通道; C2隔断放大器与负载之 间的直流通道。 (2) 通交:(交流耦合)沟通信号源、 放大器和负载三者之间 的交流通道,使交流信 号畅行无阻。 A.求出三极管的输入电阻rbe: rbe=300+(1+β) 26mV/IeQmA B.求出交流负载电阻RL′: RL′= Rc∥RL C.求输入电阻Ri: Ri=Rb1∥Rb2∥rbe ≈ rbe (∵Rb1 >>rbe,Rb2 >>rbe, ∴Ri ≈ rbe) D.求输出电阻R0:R0 ≈ Rc (2)静态工作点Q: 直流负载线与三极管输出 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静态工作 点。它与基极电流Ib的大小有 关。 Q点在两个坐标轴上所对 应的点即为其静态值ICQ与 UCeQ,再加上IbQ ,即为Q值。 (2)直流负载线与交流负载线的比较 : ∵RL′= Rc∥RL , ∴RL′< Rc, ∴1/RL′> 1/Rc, tgα′> tgα 交流负载线比直流负载线要陡一些(即其斜率要大一些)。也就是说,放大器带的负载RL 越小,RL′就越小,其交流负载线的斜率tgα′就越大,而电压放大倍数Au就越小。交流放大器带负载后,电压放大倍数会降低。 2.直接耦合:如P.144图9-19所示 (1)电路组成: 把前一级的输出端直接接 到后一级的输入端,即为直接 耦合。主要用于放大直流信 号。 (2)电路特点: A.前后级静态工作点的相互影响: 其解决方法为: 1°提高后一级的发射极电位:即在后一 级三极管发射极中接入电阻或硅稳压 管即可。 如P.144图9-20(a) (b)所示。 2°采用NPN—PNP管直接耦合:利用 两只三极管的极性不同,使得两级都 能获得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如P.145图9-21所示。 B.零点漂移的影响: 1°零点漂移——指放大器的输入端短路 (即无输入信号)时,其输出端仍有缓 慢而无规则的输出电压。 2°引起零点漂移的原因: 电源电压波动;电路元件的参数 和晶体管特性的变化;温度的变化。 3°零漂的种类:时漂和温漂。 4°零漂的抑制:输入级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3.变压器耦合: 前后级之间采用变压器连接。 主要用于交流放大器的功率输出 级。 ☆ 多级放大器的级间耦合方式一般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