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普洛丁的美学观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评说普洛丁的美学观点
摘要:什么是美?这是传统美学的核心观点。作为新柏拉图主义者,普洛丁更多的继承了和发展了精神导师柏拉图的审美观念,并以流溢学说为基础, 描述了如何从最低等的美上升到美自身的梯级上升的审美历程, 即从物体美到灵魂美, 再到理智美(美本身), 最后回到美之原的太一, 强调了只有在与神相合一的神秘主义的宗教迷狂中才能达到至高至纯的审美境界。普罗提诺就是座桥,通过这座桥, 古代美学和中世纪, 乃至近现代美学相关联。
关键词:普洛丁;柏拉图;流溢说;神;太一
众所周知,普洛丁( 公元205年—270 年) 是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者,普氏美学是对柏拉图( 公元前427 年—公元前347 年) 美学之改造,二者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普洛丁是公元三世纪古罗马著名的哲学家,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哲学的始祖。哲学著作总称《九章集》,其中有些篇章谈到美和艺术。普洛丁虽无美学方面的专著, 但其观点在当时颇为新颖, 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古希腊的两位巨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后代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值得重视。文革前,汝信曾在《西方美学史论丛》中发表长文评论普罗提诺美学; 近年来,深入研究普罗提诺美学的也不乏其人, 这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普罗提诺美学观点的价值。本文在简要介绍普罗提诺哲学观点的基础上,对普罗提诺的美论、审美理论和艺术理论作较为详细的然而也只是粗浅的评论。
普洛丁是新柏拉图主义中的亚历山大里亚———罗马学派的奠基人, 他生活在罗马帝国的空前危难之时, 当时罗马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危机已经处于分崩离析之中, 基督教教会和罗马统治者处于一种尖锐的对抗中。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普洛丁哲学应运而生。由于普罗提诺是埃及人,深受东方哲学的熏染, 故而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中又糅合了一些东方神秘主义的东西。如同古希腊哲学,新柏拉图主义也是一种热衷于追问世界的本质、本原的所谓本体论哲学。
柏拉图最早开启了关于美的本质的思考。在《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的《希庇阿斯篇》中他提出了“美本身”是什么的问题。他与希庇阿斯讨论了当时流行的一些关于美的定义, 结果发现这些定义都站不住脚,于是慨叹道: 美是难的[]。对美虽无法下定义, 柏拉图却认为,美的本原是在理念世界。他哲学观的根基是理念或理式。柏氏认为,每一类具体事物都各有一个客观的、独立存在的理念。柏氏在《国家篇》中说: “一方面我们说有多个的东西存在,并且说这些东西是美的,是善的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本身、善本身等等,相应于每一组这些多个的东西,我们都假定一个单一的理念,假定它是一个统一体而称它为真正的存在。”在柏氏看来,理念是万物之源,是第一性的,具体事物都是由理念所产生,是理念的摹本或影像,是第二性的; 并且,理念有从低到高不同的级别。,在柏拉图看来,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对“美本身”即美的理念的分有,美的理念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在《斐多》中,他明确提出了他关于美的本质的结论,即“分有论”: “我们不能不这样想: 假如在美本身之外还有其他美的东西,那么这些美的东西之所以是美的,就只能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美本身。他还说:“如果有人告诉我,一个东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因为它有美丽的色彩或形式等等,我将置之理。因为这些只足以使我感觉混乱。我要简单明了地、或者简直是愚蠢地坚持这一点,那就是说,一个东西之所以是美的,乃是因为美本身出现于它之上或者为它所‘分有’,不管它是怎样出现的或者是怎样被‘分有’的。”
美的理念从哪里来?普洛丁的回答是,只能从神那里来。他说:“物体之所以美,是由于它分有了来自神的理性。”柏拉图的分有说在这里变成了流溢说。普氏也仿照柏氏把美分为不同的级别,他主要论述了对物体的美、心灵的美和最高的美即理念美或理性美的审美认。普洛丁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所谓“太一”。“太一”是什么呢?用他自己的话说“, 太一”“既不是一个东西, 也不是性质,也不是数量, 也不是心智,也不是灵魂,也不运动,也不静止,也不在空间中,也不在时间中,而是绝对只有一个形式的东西,或者无形式的东西,先于一切形式,先于运动,先于静止。”这种不在时间与空间中, 不运动也不静止, 无形式的, 不是东西的“太一”自然是绝顶神秘的,不可言说的,但它却是万物之源。“太一”也就是神。“太一”如何演变为万物呢?普洛丁提出“流溢说”, 即世界万物是从“太一”那里流溢出来的, 最先流溢出来的是“努斯”, 即心智或宇宙理性, 它就是“太一”的智慧。“太一”本来不是一般理智所能把握的, 但如同太阳通过光来看见和表现自己一样,“太一”也通过心智来表现和认识自己。“心智”固然也是超验的,但它有别于“太一”。“太一”是“一”“, 心智”则是“多”。因而,这“心智”相当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它是由多种理念构成的。 “心智”对应于其上的“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