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强化中小学孝道教育的思考.doc

发布:2017-04-02约3.7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强化中小学孝道教育的思考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孝道文化又从人们遗忘的角落捡回来,重新回到中小学的品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中。在目前中小学为什么要强化孝道教育,怎样强化孝道教育?自己做了些粗浅地分析和探索,以供一些中小学的教师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孝道教育;思考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渗透到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从字的结构来看,是“子尊老”的意思。孝道,是为人子女,或为人弟子,对于父母师长,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当前,中小学为什么要强化孝道教育和怎样开展孝道教育,就是本文重点思考的两个问题。 一、中小学强化孝道教育是现实的要求 1.学生孝道缺失需要补救。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一些中小学生的孝道缺失是一个普遍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尊老意识缺失。现在好多中小学生的尊老意识日趋淡漠,对长辈或老人不够尊重和理解,有的甚至恶言相对;二是养老行为的缺失。有好多青少年只会要求父母照顾自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一切全为他服务。有人这样概括:“爷爷是仆人,奶奶是佣人,孩子是主人。”孩子很少照顾父母和老人;三是敬老感情缺失。一些中小学生在家很少问候、关心父母,很少和父母进行情感沟通和交流,忽视了对父母精神上的关爱。孝道缺失,不仅影响到中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也影响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问题,社会和家长都普遍呼唤着孝道在孩子身上的回归,因此中小学开展孝道教育是补救孝道缺失的现实需要。 2.家庭养老需要孝道支撑 目前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长辈的养老主要靠自己子女,养老敬老尊老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尤其今天,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更需要孝道去支撑。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报告反映,老年人中认为自己的经济没有保障的,农村达到45.3%,城市为26.3%。这些老人养老一般还要靠子女尽责任、去完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后代没有孝的意识、孝的责任和孝的行为怎么行呢?因此,宣扬传统的孝道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在中小学强化孝道教育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社会和谐需要孝道维持 中国孝文化认为,“孝”不但是指孝顺父母,而且包括爱兄长,还要扩而广之行“孝”于天下,爱天下之人。道德建设若由孝敬父母、抚爱子女开始,提倡孝文化教育,由尊敬父母进而推广到全社会尊老爱幼,由爱父母推及至爱天下人的父母。孝道要求将家庭的人伦关系延伸到广大社会中,这种由内向外、由近及远的方法,就叫“泛爱众”。有了“泛爱众”,这个社会就容易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方法措施很多,但弘扬孝道文化是必不可少。人人讲孝道,人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就容易和谐。如果一个人对父母不能尽孝,不可能处理好和兄弟、亲友、师长、同事、集体和国家的关系,其结果家庭不和、社会不和。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孝道教育,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从以上分析看,中小学开展孝道教育既是学生品德培养的客观需要,又是现实社会的迫切需求,我们的中小学教师根据这些需要和需求,应该在学校积极开展传统的孝道教育。 二、强化中小学孝道教育的思路 《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国家的要求,学校如何强化孝道教育,如何做到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去实践。 1.思想上“重孝”。我们每个中小学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孝道。首先要改变过去对孝道文化的不正确认识,有些人总认为孝道是封建社会的东西,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过,所以讲起来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够大胆,放得不开。今天我们要辩证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科学地对待。其次要充分认识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和现代价值,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是几千年来民族伦理道德的精华,孝文化孕化着代代中国人,积极促进人际关系和睦、社会秩序的安定和有力推动着社会文明发展,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起着重要作用。再次各个学校的领导要重视,组织上有安排、行动上有计划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