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学通论》第三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植物保护通论(昆虫学部分) 高熹 2013-11 第一篇 昆虫学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 第三章 昆虫的生物学 第四章 昆虫重要目、科的识别 第五章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 第六章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 第三章 昆虫的生物学(2学时) 1. 昆虫的生殖方式 2. 昆虫的胚胎发育 3. 昆虫的胚后发育 4. 成虫的生物学 5. 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 6. 昆虫的习性 1 昆虫的生殖方式 1.1 两性生殖 两性生殖 是通过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与雌性产生的卵结合后产生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1.2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是指昆虫雌性的卵不经过受精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孤雌生殖是一种正常生殖方式.孤雌生殖分为几种类型: 偶发性孤雌生殖 经常性孤雌生殖 周期性孤雌生殖 1.2.1 偶发性孤雌生殖 又叫兼性孤雌生殖。 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偶尔出现孤雌生殖。如蛾类中我们较熟悉的家蚕,就能进行偶发性孤雌生殖。 1.2.2 经常性孤雌生殖 如膜翅目的如蜜蜂,雌蜂产两种卵: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雌蜂,未受精的卵发育成雄峰。 1.2.3 周期性孤雌生殖 指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随季节变迁而交替进行。 此类生殖方式主要存在于蚜虫和瘿蜂中。许多蚜虫从春季到秋季连续十余代都以孤雌生殖繁殖后代,在这段时间几乎完全没有雄蚜;只在冬季将要来临的时候才产生雄蚜,进行雌雄交配,产受精卵越冬。 1.3 多胚生殖 多胚生殖:一个卵发育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胚胎的生殖方式。 这种生殖方式多见于寄生性的膜翅目昆虫(如小蜂科、细蜂科、茧蜂科、姬蜂科、螯蜂科等类群)。这种生殖方式多与寄生及胎生有关,有的还与孤雌生殖有关。 多胚生殖的寄生蜂,将卵产到寄主的卵里,到寄主幼虫将成熟化蛹时,才变成成虫离开寄主。一般在一个寄主里可一次产卵1—8 个。即可有受精卵,又可有非受精卵,前者发育成雌蜂,后者发育成雄峰。 1.4 胎生 胎生是指从母体直接产出的是幼体而不是卵。 胎生是昆虫纲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生殖方式,特别是在进化程度高的双翅目昆虫中较为普遍。不全变态的昆虫胎生而出的幼体为若虫,全变态的昆虫胎生而出的幼体为幼虫。 根据幼体在母体内的营养方式,胎生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卵胎生 腺养胎生 伪胎盘胎生 血腔胎生 1.4.1 卵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由卵供给,不需母体提供营养,整个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完成,卵就在母体内孵化,孵化不久后幼体便离开母体。从营养源来看,与卵生相同,故名卵胎生。 1.4.2 腺养胎生 胚胎发育的营养也是由卵供给,但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并不马上离开母体,而是暂时寄居在母体阴道膨大而成的“子宫”内,从母体子宫分泌物中继续获得营养,直到幼体接近老熟才离开母体。 1.4.3 伪胎盘胎生 这类生殖方式昆虫的卵无卵黄或卵黄甚少,亦无卵壳,主要靠一种称为伪胎盘的构造从母体吸取营养。最常见的是蚜虫. 1.4.4 血腔胎生 捻翅目及进行幼体生殖的一些种类昆虫所具有。当卵发育成熟后,卵巢破裂,将卵释放到母体血腔中,卵通过包在卵外的营养膜从血腔中吸取营养,所以称其为“血腔营养胎生”。卵孵化后,幼虫就取食母体的组织,至化蛹前才从母体中出来,进行自由生活。在这些自由生活的幼体内,又产生下一代幼虫(幼体生殖)。 1.5 幼体生殖 幼体生殖是指昆虫还在幼体阶段就能生殖,产生后代。 幼体生殖的昆虫都属于全变态类,但它在幼体生殖阶段无卵期和成虫期,有的甚至无蛹期,所以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时间很短。幼体生殖同时也是孤雌生殖,所以有利于扩大分布和在不良环境下保持种群生存。既幼体生殖兼有胎生与孤雌生殖的优点。 1.6 昆虫生殖方式的多样化对种的延续和数量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2 昆虫的胚胎发育 2.1 卵的基本构造 2.2 卵的类型 2.3 产卵方式 单(散产),集中(卵块),土中(蝗虫,蟋蟀,蝼蛄),寄主组织(叶蝉,飞虱,螽斯,盲蝽,寄生蜂), 保护:产在寄主上,覆盖鳞毛,胶,囊状(蝗虫),卵鞘(螳螂) 寄主组织:保护(防止变干),多层,丝柄(残杀),麻醉寄主 3 昆虫的胚后发育 昆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一直到羽化为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 昆虫的胚后发育期(幼期),概括地讲,是一个伴随着变态的生长发育期,是为发育成为能负担生殖使命的成虫的生长发育期。 胚后发育的时间,在各类昆虫中相差很大,可从几天到几年不等,有的甚至可长达十几年。但多数昆虫的胚后发育期为数周或数月。发育时间长的昆虫常伴有休眠或滞育现象。 3.1 变态 3.1.1 变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