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方药临床应用.ppt

发布:2015-11-28约6.19千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方药临床应用 “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孙思邈 经方时方各擅其长,无需各立门户 辨证用方专病专方,无需形同水火 复方单方择善而从,无需厚此薄彼 临证活方活法活用,全在领悟贯通 一、经方说义与应用 何谓经方? 《汉书·艺文志》所载经方家 ——一种以方治病的医家 后世医家所称经方 ——实指张仲景《伤寒论》113方, 《金匮要略》226方 经方三要素 方以法立,法以方传 承气汤——泻法 建中汤——补法 桃核承气汤——消法 汤证一体 柯韵伯:仲景之方,因证而设……见此证便用此方,是仲景活法。 如柴胡汤不是少阳专用方:“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与小柴胡汤 ” 汤证病机 如桂枝汤核心病机在调和营卫,“先其时发汗则愈” 如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用于三叉神经痛、急性腹痛(胃肠痉挛)皆取效迅速 经方应用 重基础,融会贯通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人参:阳化气,阴成形,补气助津液上承 勤背诵,了然心中 如理中丸服用方法:“……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末热,益至三四丸 ……” 葛根芩连汤非为下利专设:“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资比较,分析异同 泻心汤:核心“痞” 半夏泻心汤——痰气痞 生姜泻心汤——水气痞 黄连泻心汤——热痞 附子泻心汤——寒热痞 桂枝治疗“动悸” 桂枝加桂汤——“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 桂枝甘草汤——“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 炙甘草汤——“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 善综合,把握运用 熟悉经方中治喘、退黄、利水、通便等方剂,综合运用 仲景治咳主要不是用杏仁,“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治咳多用干姜、细辛、五味子,灵活运用,调整肺气开阖 审病机,触类旁通 麻杏石甘汤原治邪热壅肺、咳喘气粗 治疗小便频数或遗尿:根据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之理,取下病上治。 甘草泻心汤原为和胃补虚,清热消痞 治疗湿热内郁的复发性口疮 猪苓汤滋阴清热,淡渗利水 治疗尿路结石、血尿 二、名方说义与应用 何谓名方? 在众多方剂中疗效卓著而被广泛应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处方 补气名方——补中益气汤 滋阴名方——大补阴丸 温里名方——附子理中汤 以主治各种病证而被公认、通用的处方 治疗哮喘——定喘汤、三子养亲汤 治疗外感头痛——川芎茶调散 治疗梅核气——半夏厚补汤 名方应用 师其法而活其用 三子养亲汤: 原治老人痰壅气滞,咳嗽气喘等症,因三子皆有理气、化痰之功,常用于痰湿之人肥胖、血脂偏高等症 补中益气汤: 原主治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根据《内经》“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理论及补气固摄思想,用治神经性尿频及乳糜尿常获效机 复元活血汤: 原治跌打损伤,恶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等症,根据活血祛瘀、舒肝通络的制方思想,用于治疗前列腺痛,常数剂痛止 安神定志丸: 原治心烦多梦易惊,心悸不眠,根据镇静安神的方意,用于早泄、遗精甚效。 补阳还五汤 清代医家王清任所创制的治疗半身不遂的名方,体现补气以活血的治则 赵绍琴以气虚血瘀立论,用本方治疗病在上的脑血管后遗症,病在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病在下的深部静脉炎或栓塞 三、专方说义与应用 何谓专方? 针对某种病症有独特功效的方剂 清代徐大椿在《兰台轨范·序》中道:“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一病必有主方,一病必有主药。” 辨病与方药的对应关系 《五十二病方》: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52类疾病,基本上以病论治 《黄帝内经》:所载13方,基本对病治疗,如脾瘅以兰草汤,怒狂以生铁落饮 《金匮要略》:以专病成篇,如百合病主以百合剂,黄疸病以茵陈剂,蛔厥用乌梅丸,肠痈用大黄牡丹皮汤或薏苡附子败酱散等 《肘后方》:青蒿治疟 《千金方》与《外台秘要》:如治瘿用羊靥、海藻、昆布方,治痢用苦参剂,治夜盲用羊肝等。 专方应用 温胆汤 《医方集解》云:“胆为清净之腑,又气血皆少之经,痰火扰之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非因胆寒而与之为温也,正欲其温而不热,守其清净之故。” 对于痰热内扰,虚烦不眠之人,常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升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失和,时而化热生痰。痰热上扰,心神不安则惊悸不宁,虚烦不眠。 温胆汤以半夏为君药,配以竹茹、黄连、陈皮之属,清胆和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