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支座模具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前言
模具是大批量生产同形产品的工具,是工业生产的主要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采用模具生产零部件,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成本低、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等一系列有点,已成为当代工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工艺发展方向。现代工业品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也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模具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统计,在家电、玩具等轻工行业,近90%的零件是靠模具生产的;在飞机、汽车、农机和无线电行业,这个比例也超过60% 。例如飞机制造业,某型战斗机模具使用量超过三万套,其中主机八千套、发动机二千套、辅机二万套。从产值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模具行业的产值已超过机床行业,并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他们生产的模具大量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得到丰厚的利润回报。制造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加工水平的重要标志。
多年来,我国大多是以生产企业自行设计、制作模具,为本企业产品服务。模具制作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些企业自身的机械加工水平。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受到约束,发展缓慢,很多用于产品生产的模具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给企业和产品生产带来很大负担。
在世界模具工业飞速发展的影响和促进下,我国的模具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模具的标准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引进和研制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模具新材料的选用为模具制造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毕业设计是弹力支座模具设计,涉及毛坯冲孔、落料、弯曲的级进模。模具工作过程是采用双侧刃粗定位, 当冲床滑块下行带动上模座使模具闭合, 条料被侧刃凸模和冲孔凸模冲出局部外形以及导正销孔、零件内形孔, 导正销起精定位作用; 冲孔凸模冲出零件侧壁孔; 工字形冲裁凸模冲出异形侧壁; 弯曲凸模进入弯曲凹模, 弯出零件两侧壁, 同时, 另一侧刃凸模切出零件另一侧局部外形; 修整凸模修整零件外形; 由切断凸模最终分离出成品零件。弹力支座级进模采用弹性卸料板保证每工步卸料及细长凸模的保护,弹性卸料板靠自身安装小导柱、导套保证其导向精度。凸模尽量采用快换式或穿销式,保证修配方便,限位柱控制弯曲凸模工作行程。
1 概述
1.1 模具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模具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陶器和青铜器铸造,但其大规模使用却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去、崛起而发展起来的。从世界范围看,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供不应求,模具的主要出口国是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中国模具出口数量极少,但中国模具钳工技术水平高,劳动成本低,只要配备一些先进的数控制模设备,提高模具加工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沟通外贸渠道,模具出口将会有很大发展。研究和发展模具技术,提高模具技术水平,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际上公认的关键工业。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早在1989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将模具列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的第一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逐渐起飞,也为模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20世纪90年代以后,大陆的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模具工业的总产值在1990年仅60亿元人民币,1994年增长到130亿元人民币,1999年已达到245亿元人民币,2000年增至260~270亿元人民币。今后预计每年仍会以10℅~15℅的速度快速增长。
尽管我国模具工业有了长足的进步,部分模具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仍满足不了国内市场的需要,每年仍需进口10多亿美元的各类大型,精密,复杂模具。与发达国家的模具工业相比,在模具技术上仍有不小的差距。今后,我国模具行业应进行不断的技术创新,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
1.2 零件分析
图1-1工件图
Fig.1-1 Work plans
结构如图:图1-1;
材料:20钢 ;
厚度:1.5mm;
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
材料牌号:20;
抗剪强度:280—400;
抗拉强度:355—500;
伸长率:24;
1.3 分析零件工艺性
该零件是一个弹力支座,为防止外形尺寸的尖角处在弯曲时由于应力集中而撕裂, 可将弯曲线移动一段距离以离开弯曲变形区, 但不影响使用。对于距离弯曲变形区最近的孔, 经计算, 该孔处于弯曲变形区之外, 因此, 制件先冲孔后弯曲也能满足精度要求。成形工艺包括冲裁、弯曲等工序。经计算,材料在垂直于纤维方向弯曲半径均大于20 钢最小弯曲半径, 满足成形要求, 但裁料时, 要注意考虑纤维方向。应尽量采取弯曲方向与材料毛刺方向一致的弯曲方式, 减小毛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