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第二章岩石力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岩体力学性质与岩体分类;2.1 岩体的特点;为什么相差如此之大?是偶然还是普遍情形?;结构面——岩石节理;;岩体;一 结构面;2. 构造结构面
指由地球构造活动所产生的结构面。包含:节理、劈理、断层等。
3. 次生结构面
指在次生作用下形成的结构面。如风化裂隙、泥化夹层等。
;1.2 结构面的几何特征;1、结构面的产状;2、结构面表面粗糙度的影响;3、结构面的延展尺度和规模;4、结构面的密集度;(1)裂隙度K
a.单组节理
设观测线长度为 ,在 上出现的节理的个数为n,
则
节理之间的平均间距为;;;(2)切割度 ;5、结构面的充填物;1.2 岩体结构的类型;(1)整体结构;(2)块状结构;(3)层状结构;(4)碎裂结构;(5)散体结构;二 结构面的强度;对任一次剪切试验,可绘出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剪应力随剪切位移的增加而增大,当剪应力达到峰值后,剪切位移突然增大,表明试件已破坏;此后,只需很小的剪应力便能使试件继续产生切向位移,该剪应力称为残余抗剪强度。
;大多数结构面,两表面之间相互还有一定粘结力。因此,试验所得结果,C值一般不为零。(等同于抗剪断试验)。
抗剪断试验以后,如果对这同一组试样再做一次直剪试验(抗摩擦试验,即残余抗剪强度),此时所得的C值等于零。;2、粗糙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设结构面表面不平,并具有角度为i(粗糙角)的规则齿状突起。于是,在直剪试验中,在推力T的作用下,上半部分就会沿齿向上移动。
两个概念:
剪胀:在沿斜面滑动时,将产生沿水平方向的切向位移u和垂直方向的法向位移v,导致整个岩块体积膨胀(膨胀是由新增空隙所致),这种体积膨胀现象称为剪胀。
爬坡(爬坡角):沿斜面的滑动现象称为爬坡;粗糙角i又称爬坡角。;2、粗糙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于是,作用在锯齿上的正应力si和剪应力ti,可分别由下式计算:
在推力T达到极大值,试样即将发生破坏的瞬间,正应力si和剪应力ti应该满足下式: ;即
或
整理,化简,得
将此式与没有齿状突起的结构面的试验结果相比较,可知,对于具有角度为i的齿的结构面,齿的效应是使结构面的内摩擦角提高,提高的幅度就等于角度i。
;以上结果是正应力较小
时候的情形。
当正应力较大时,则显然,齿将被剪掉。此时的结果类似于没有结构面的岩石试验:摩擦角没有提高,但出现凝聚力C′(称视凝聚力)。
此时的强度方程:
;总结:
1. 结构面平直:
2. 结构面粗糙:
正应力较小时:
(i也称爬坡角)
正应力较大时(锯齿被剪断):
;三、结构面的力学效应;考察应力改变时(以最大主应力不断增大为考察条件),是否会沿已知结构面发生破坏。;可知:二者相割时代表在该组应力状态下,岩体已经沿着切线上方的部分结构面发生了破坏。因此,判断岩体是否会沿着已知结构面破坏的条件是: ;岩体强度取决于岩石强度,而与节理面的存在无关;三、结构面的力学效应;所以,岩体沿结构面破坏的强度准则为: ;(3)多节理的力学效应 (叠加);(4)当Cj=0时节理面的力学效应;总结;由莫尔圆和结构面强度曲线间的关系可知:
(a) 当结构面的角度在b1和b2之间时,代表结构面的点位于结构面强度曲线之上。因此,岩体将沿结构面破坏;
(b) 当结构面的角度小于b1或大于b2时,代表结构面的点位于结构面强度曲线之下。因此,岩体将不会沿结构面破坏。
因此,岩体是否会沿结构面破坏的判断方法是:
当 时会,
b2<b 或 b < b1 不会。
;例题;2.3岩体的强度2.3.1 岩体的强度特征;(2)岩体强度的各向异性;岩体中只有一组结构面:;岩体中有多组结构面:; 当岩体中存在结构面时,结构面的方向对岩体强度有什么样的影响?;2.3.2 岩体强度测定;准岩体强度;抗剪强度测定;岩体抗剪强度现场测定; (2) 单千斤顶法;现场三轴强度试验;岩体强度的经验折减;2.4.1岩体的应力应变曲线
与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相似,但弹模、强度值会降低,泊松比提高。典型的岩体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如下:;岩体变形曲线的基本形式; 2.4.2 岩体的变形特性参数;静力法
1、表面承压板法。又分刚性垫板法和柔性垫板法。承压板方形或圆形,面积一般为0.5~1.2m2,加载力一般用50~300t的千斤顶(P76图2-29)
根据弹性力学,当半无限大弹性体表面某一部分受均匀压应力的时候,压缩载荷与位移有如下关系:
式中 W为位移;p为对岩体施加的载荷;D为承压板直径或边长; 为与承压板形状和刚度有关的系数;E和m为岩体的模量和泊松比。;力的加载方式可分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