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2245电感器和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doc

发布:2017-04-25约9.3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2 2.45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有的作用 PAGE  PAGE 15 2.45电感和电容在交流电路有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知道为什么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4)知道用容抗来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理解、分析新问题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有志于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电感、电容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2)感抗、容抗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1)感抗的概念及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 (2)容抗概念及影响容抗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直流电路中,影响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只有电阻,而在交流电路中影响电流和电压关系的,除了电阻,还有电感和电容。通过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影响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交流与直流的区别。 新课教学: (一)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演示实验:把带铁芯的线圈L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实验中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 实验现象:接通直流电源时,灯泡亮些;接通交流电源时,灯泡暗些。 实验表明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思考:为什么电感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 交流电通过电感线圈时,电流时刻在改变,电感线圈中必然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 变化,使灯泡变暗。 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表示。 实验:调换电感不同的线圈、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 实验表明: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思考:为什么线圈的感抗跟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交流电的频率有关呢? 感抗是由自感现象引起的,线圈的自感系数L越大,自感作用就越大,因而感抗越大;交流电的频率f越高,电流的变化率越大,自感作用也越大,因而感抗越大。 在电工和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扼流圈,就是利用电感阻碍交变电流的作用制成的。 扼流圈有两种:(1)低频扼流圈;(2)高频扼流圈; (1)低频扼流圈: 构造:线圈绕在铁芯上,匝数多(几千甚至超过一万),自感系数很大。 即使交变交流的频率较低,这种线圈产生的感抗也很大。 由于线圈是用铜线绕制的,对直流的阻碍作用较小。 通直流、阻交流。 (2)高频扼流圈: 线圈有的绕在圆柱形的铁氧体芯上,有的是空心的,匝数为几百或几十。这种线圈自感系数小,这种线圈对高频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低频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 对直流的阻碍作用更小。 通低频、通直流,阻高频。 (二)电容器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演示实验:把白炽灯和电容器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 实验现象:接通直流电源,灯泡不亮;接通交流电源,灯泡亮了。 说明了直流电不能够通过电容器,交流电能够“通过”电容器。 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是绝缘介质,为什么交流电能够通过呢? 当交流电路中接入电容器时,由于极板的电压作周期性变化,电容器的带电量也会周期性的增大或减小。当电压升高时,电容器充电,电荷向电容器的极板上聚集,形成充电电流; 当电压降低时,电容器放电,电荷从极板上放出,形成放电电流。电容器交替进行充电和 放电,电路中就有了电流,电路中就有了电流,表现为交流“通过”了电容器。 强调实际上自由电荷并没有通过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绝缘介质。 电容对交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容抗表示。 实验:改变电容值 ,改变交流频率 现象:电容越大,灯泡越亮;交流频率越高,灯泡越亮; 实验表明:电容器电容越大、交流的频率越高,电容器对交流的阻碍作用就越小,容抗越小。 电容器具有“通交流、隔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的特点. 实际应用电路如图所示: 隔直电容器——通交流、隔直流; 旁路电容器——通高频、阻低频。 例1、 如图所示,电路中完全相同的三只灯泡L1、L2、L3分别与电阻R、电感L、电容C串联,然后再并联到220V、50Hz的交流电路上,三只灯泡亮度恰好相同。若保持交变电压不变,将交变电流的频率提高到60Hz,则发生的现象是( D ) A、三灯亮度不变 B、三灯均变亮 C、L1不变、L2变亮、L3变暗 D、L1不变、L2变暗、L3变亮 解析:频率变高,线圈感抗变大,电容器容抗变小,因此L2变暗,L3变亮。电阻的大小与交变电流的频率无关,流过灯泡L1中的电流不变,因此L1亮度不变。 例2、 如图所示,线圈的自感系数L和电容器的电容C都很小(如L=1mH,C=200pF),此电路的重要作用是( D ) A、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