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摩擦片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doc

发布:2018-02-23约3.0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摩擦片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摩擦片式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2010年10月08日   一、离合器的组成   如图9-1所示,离合器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装置、分离机构和操纵机构五部分组成。   1. 主动部分:离合器、压盘   离合器盖6用螺钉固定于飞轮4上,压盘5沿圆周上的凸起伸入盖6的窗孔中,将分离轴承9可沿窗孔作轴向滑动。这样,曲轴旋转,便通过飞轮、离合器盖带动压盘一起转动,构成离合器的主动部分。   2. 从动部分:从动盘、从动轴   双面带摩擦衬片的从动盘通过滑动花键套在从动轴(变速器输入轴)上。   3. 压紧装置:压紧弹簧   沿圆周均布的压紧弹簧16装在离合器盖和压盘之间,把压盘和从动盘压向飞轮。   4. 分离机构:分离杠杆、分离轴承、分离套筒、分离叉   分离杠杆7外端和中部分别铰接于压盘和离合器盖上。分离轴承9和分离套筒压装成一体,松套在从动轴的轴套上。分离叉11是中部有支点的杠杆。   5. 操纵机构:踏板、拉杆等。   二、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1.接合状态   离合器接合状态时,弹簧将压盘、飞轮及从动盘互相压紧。发动机的转矩经飞轮及压盘通过摩擦面的摩擦力矩传至从动盘,再经从动轴向传动系输出。   离合器传递的扭矩与摩擦系数、弹簧压紧力、摩擦片的摩擦面数、摩擦片的平均摩擦半径等因素有关。并且离合器所能传递的最大扭矩mc应适当的高于发动机的最大扭矩memax,其间的关系为:   mc=zpμrc=βmemax   式中:z—摩擦面数;   p—弹簧压紧力;   μ—摩擦系数;   rc—摩擦片的平均摩擦半径;   β—后备系数。   轿车及轻型货车 β=1.25~1.75   中型及重型货车 β=1.60~2.25   带拖挂的重型货车及牵引车 β=2.0~4.0   但后备系数也不宜过高,以便在紧急制动时,能通过滑转来防止传动系过载。   2.分离过程   踏下踏板时,拉杆拉动分离叉外端向右(后)移动,分离叉内端则通过分离轴承推动分离杠杆的内端向前移动,分离杠杆外端便拉动压盘向后移动,使其在进一步压缩压紧弹簧的同时,解除对从动盘的压力。于是离合器的主从动部分处于分离状态而中断动力的传递。   3.接合过程   当需要恢复动力的传递时,缓慢地抬起离合器踏板,分离轴承减小对分离杠杆内端的压力,压盘便在压紧弹簧作用下逐渐压紧从动盘,并使所传递的扭矩逐渐增大。当所能传递的扭矩小于汽车起步阻力时,汽车不动,从动盘不转,主、从动摩擦面间完全打滑;当所能传递的扭矩达到足以克服汽车开始起步的阻力时,从动盘开始旋转,汽车开始移动,但仍低于飞轮的转速,即摩擦面间仍存在着部分打滑的现象。再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和汽车的不断加速,主、从动部分的转速差逐渐减小,直到转速相等滑磨现象消失,离合器完全接合为止,接合过程即结束。   由上可知,汽车平稳起步是靠离合器逐渐接合过程中滑磨程度的变化来实现的。   接合后,在回位弹簧15的作用下,踏板回到最高位置,分离叉内端回至最右位置。分离轴承则在回位弹簧10的作用下离开分离杠杆,向右紧靠在分离叉上。   三、对几个问题的分析   1.压盘的传力、导向和定心   在主动件中,压盘是靠离合器盖的(或飞轮)来驱动的,并应能作一定量的轴向移动,但在移动过程中不允许产生径向位移。这些问题都是由离合器盖(或飞轮)对压盘的驱动部位来解决的。因此,驱动部位具有传力、导向和定心的作用。驱动部位的形式有离合器盖和压盘的窗孔与凸台、传动片、传动销等,应用较广泛的是传动片式。   2.压紧弹簧的三次压缩   离合器在接合状态下,压紧弹簧应有足够的压紧力,以保证传递发动机的最大扭矩。   第一次压缩-离合器总成装配时;   第二次压缩-离合器总成和从动盘安装在飞轮上,即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   第三次压缩-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离合器在接合状态时,压紧弹簧不能压死,否则造成分离不彻底。   3.离合器分离时曲轴的窜动   在离合器分离过程中,分离轴承通过分离杠杆内端对离合器、飞轮和曲轴这一组合件整体向前施加一个轴向推力,将使曲轴向前窜动。这一轴向力经曲轴传至曲轴止推轴瓦(片)。这就是曲轴需要轴向定位和曲轴止推轴瓦后片磨损严重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知,若曲轴轴向窜动量过大,会严重影响分离杠杆的有效行程,造成离合器不能彻底分离。   4.分离杠杆的运动干涉及其防止措施   从离合器的分离过程看,若分离杠杆中间支承是固定铰链,则其外端与压盘铰接处的运动轨迹将是一弧线(如图9-2所示),而压盘上该点只能作轴向直线运动,二者要产生一个距离差δs,这就使分离杠杆产生运动干涉而不能正常运动。要防止这种干涉,在结构上就得使支点或杠杆与压盘连结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